【專題籽:舖仔小店】
在西營盤第一街斜坡,在林立老舊雜貨店中,有一間叫「好好生活」的小店。兩個八十後,一個做銀行的李燕儂(Aries)、一個做I.T.的蕭智敏(Elis),去年丟下工作,押上時間與積蓄開店去。獨立記者陳曉蕾早前去東京巢鴨採訪社區友善銀髮生活時,發現很多又潮又實用的銀髮族用品及銀髮生活雜誌,呻「點解香港冇」之時,就發現這本土小店。一click網店產品色彩繽紛,有方便飲水的樂齡杯、巨型放大鏡、頭一樣大的遙控器跟穿鞋神棍,連我們也合用啊!曉蕾說:「仲怕你哋嫌老土,原來人人都需要。」來吧,開始我們與銀髮shopping之旅。
無經驗,初時舖頭燈光暗似散貨場,窄長舖位比路面矮了一截,看起來更不起眼。下雨天,斜坡上的雨水把店子淹成「水塘」。眼見老婆婆天天買餸經過撐着斜路回家,坐在店外櫥窗前矮壆休息,Aries就挑最適合雙腳長度的位置,貼上「關愛座」,讓老人家唞一唞。出爐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曾江是熟客,見她們日日同「關愛座」阿公阿婆傾偈,又請他們喝飲料,笑她們:「都唔係做生意嘅。」
Aries回想十多年前,八旬的嫲嫲意外跌倒,健康一落千丈,爸爸不想嫲嫲入住像電影《桃姐》一樣的老人院,索性結束了經營多年的布行生意,在沙頭角開了老人院,望能給嫲嫲舒服的最後人生,「爸爸很沉默,但很疼嫲嫲,甚麼都用行動表現。」數年前Aries媽媽出意外要坐輪椅,為媽媽搜集合適的家居用品時,發現外國有各種款式漂亮又實用的護老產品,讓老人家活得方便舒服。一切就由這開始,她決定盡地一煲開店,搜羅來自英、日、瑞、德的「來佬貨」,有款式多樣又繽紛的枴杖;各種家庭式裝置的床欄、扶手,免老人家起床時跌倒,或坐梳化時借力站起;還有許多精美放大鏡,多用途老花鏡等精品,打造一間長者生活便利店。
老人用品就要慳?
老化無人可避免,終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Aries痛心對老人家慳家,「好傷心聽見老人家碌了落床,跌傷了才來找床欄。這時老人家已經辛苦了。為何不早些買,要知道小意外對老人家影響好大。生活上的小不便,累積影響情緒,健康亦會變差。」有客人來到會問:「使唔使咁靚呀!買最便宜的就好。」Aries說有客人買枴杖不講究,枴杖不夠硬淨,防滑做得差,緊急時候要用只會更危險。「重點是好多人都會給小朋友買最好的,但給老人家就挑便宜的,我到現在還想不通為甚麼。」開店半年來朝十晚七一直在燃燒積蓄,店裏見她們衣履整齊頭髮清爽,脫下外套抹窗點貨送貨搬貨一腳踢,七點收舖變身裝修工上門為客人組裝。「你哋好大勇氣囉!」陳曉蕾說。開店尋夢者大抵都這樣,負責I.T.的Elis惟有積極參加比賽研發為老人家管理生活、藥品的app,望拿獎金換作資金。兩女樂觀道:「都大鑊㗎!我們在香港是走前了一些,可能到執笠這類舖頭才流行起來(笑)。不過衰咗咪衰咗囉,反正後生。」
陳曉蕾:小工具大意義
「我覺得好多事我沒採訪過是不知道情況。」陳曉蕾一直關心未來老人社會問題,心想社區裏的老人最需要送飯陪診一類等服務,但原來是一周最少兩次的上門清潔服務。對氣管有毛病的長者而言,我們常忽略的恒常清潔比想像中重要,「突然發現身體很不好時,整個生活環境跟我們想像就會不同了。例如你不會明白他們天天食好多顆藥丸,倒藥時如遇上不便究竟有多煩躁。」陳曉蕾說有些長者看不懂藥上的字,就只有靠死記。有朋友試着改善藥物貼紙讓老人家易懂,設計了但無人願投資推出。「一點微不足道的事,他們每天面對,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不好已足夠讓身體狀況走下坡。原來一些細微的工具和科技,改善保持健康生活真的很重要。但最重要是有一個老人友善社區。」
老人服務少人關注
香港預計二○三○年每四個人有一個是六十五歲以上(兩成八)。雖然多了NGO(非政府服務團體)及政府機構為提供各種老人服務,但缺乏宣傳,報紙雜誌報道不多,點擊率『凍過水』,fb更少分享,造成有服務中心無人用,像流金匯這類為健康人士提供預防老化的課程的機構,也沒多少人知道;但有些服務又爭崩頭,服務機構也撐不到普及的一天:「未來長者的數目增長一早知,所以不為這做點事,是很戇居的事情。但這些事在香港少人去關注。」
十件好東西
HOHOLIFE好好生活
網頁: http://www.hoholife.com.hk
記者:陳慧敏
攝影:鄧鴻欣、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