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年事務委員會早前換屆,由34歲的華人置業集團主席劉鳴煒任主席。劉鳴煒昨稱,稍後會以非傳統模式聆聽年輕人意見,並計劃落區與青年直接對話,強調青委會非以政治諮詢為重點工作,但若有青年向他反映政改意見,他樂意向政府反映,也希望與學民黃之鋒等學生領袖會面作良好交流。
記者:許偉賢
本月初接任主席的劉鳴煒昨於智經研究中心與傳媒茶敍,他指委員會下月中舉行首次大會,訂立新一屆工作目標,包括宣傳《基本法》及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等,而現階段首要對年輕人更多了解。
「我係大學生都可能申公屋」
他稱過去三周到訪六、七間中學,與學生共晉午飯聽意見,指青委會稍後會加強以非傳統模式,例如網上討論區及社交平台等收集意見,透露自己會到訪高登及香港討論區,了解時下熱話,亦計劃親自到籃球場等地與青年人接觸。年輕人熱捧的《100毛》雜誌,他也是讀者,笑稱最愛書中「整蠱人嗰啲相」。
劉鳴煒認為青年比較關注學業及就業問題,希望在相關範疇更多聆聽他們意見。青委會前主席陳振彬曾指大學生申請公屋是放棄自己,劉表明不認同:「如果我做緊大學生、再加埋某啲經濟條件,可能我都會申請公屋」,他強調青年住屋問題不能獨立處理,要從整個社會住屋層面考慮。
談及年輕人近年踴躍投身社會運動,劉鳴煒指無論是否認同相關立場,也是一種公民參與:雖然不支持佔中,但若然有第二次佔領行動,他會到佔區了解青年人想法。問及是否樂與學生領袖如黃之鋒會面,他回應:「如果可以有良好嘅交流,我都好想。」
劉鳴煒亦稱,留意到不少青年談及國民身份認同時都會提到「香港人」三字,他不認為香港人的身份需要被「溝淡」,但認為回歸後應正視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指港人喝的水和穿的衫也來自大陸,如不正視現實並不健康,他並指原則上支持學生到內地及海外交流,但對應否強制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