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向來標榜自己是全國最大「綜合消費企業」的華創(291),去年收購英國Tesco內地業務80%權益,導致公司嚴重虧損。惟交易完成未夠一年,華創已決定止血,宣佈以280億元作價蝕賣包括零售業務在內的非啤酒資產予母公司華潤集團,並由「阿媽」出面接下這燙手山芋。
記者:吳綺慧 郭曉琳
華創管理層昨日否認收購Tesco是「判斷錯誤」,稱「如果回到兩年前重新選擇一次,仍然會做呢個決定。」
華創原本擁有零售、啤酒、食品及飲品四大業務,是次出售予母公司的資產,是包括啤酒以外的所有生意,甚至連在香港持有的多項核心地段物業都「賣埋」。有關交易仍有待華創獨立股東批准,如最終落實,意味華創這隻初代紅籌,會由以往的大型綜合企業,降級至成為一間市值僅200多億元的啤酒公司,其恒指成份股地位岌岌可危。
特別息11.5元 股價漲56%
是次華創出售業務是「蝕住賣」,作價280億元,低於該批業務的資產淨值424億元,相當於收購市賬率0.66倍,華創因而錄得68億元賬面虧損。是次出售的業務去年仍蝕11.9億元,大部份來自Tesco。華創去年業績披露,現時持有的投資物業賬面值高達211億元。
作為吸引股東通過交易的「甜頭」,華創賣產後會把套現所得,以特別股息全數派回股東,每股11.5元,故母公司華潤集團可收回144億元股息。另外,華潤集團亦會出資30.7億元,向其他股東提出部份收購要約(Partial Offer),以每股12.7元向市場增持多10%股權,變相讓小股東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套現機會。
受消息刺激,華創昨日股價勁升56%至23.7元,略低於公司的理論價24.2元(即特別股息11.5元加上收購要約12.7元)。
有外資分析員認為華創賣產屬好消息,因可甩掉扭虧無期的Tesco,讓手持「蟹貨」多時的股東套現走人,算是「冇得揀中最好的結果」。她表示,餘下的雪花啤酒業務穩定,但近年增長走勢放慢,「唔係好sexy,但可能有得追落後。」
有基金經理則質疑華創管理層的質素,「佢哋做咗單咁錯嘅收購(Tesco),現時要平賣番畀阿媽,如果在外國早已經全部落晒台,投資者對佢哋以後都好難有信心。」
華創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黎汝雄昨日坦言,Tesco扭虧所需的時間,遠較原先預期的3至5年長,加上要燒錢搞網購,股東未必有耐性等待,故由母公司接手,「等(華潤)集團去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