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網民形容嘈吵程度猶如「F1賽道」、緊貼荃灣路的新盤環宇海灣陸續入伙。記者分早晚兩段時間,量度單位受噪音滋擾程度,結果均錄逾70分貝,部份時段更飆至88分貝,噪音過量超出環保署標準。精神科醫生指,長期處於噪音之下,會容易神經衰弱。
記者:陳家雄 吳美茸 何仲豪
荃灣環宇海灣共1,717個單位,其中向東及北單位合共576伙,均被網民形容為噪音猶如「F1賽道」的荃灣路。項目首批去年年中開價,平均呎價約1.2萬元,當中最平單位是對正荃灣路的7座低層戶,折實451萬元,呎價僅約7,600元。
然而單位受噪音影響一直紙上談兵。有直望此路單位業主擔心日後受汽車噪音之苦,聯絡本報檢驗,單位上周收樓,記者分早晚兩次,以儀器量度單位受噪音滋擾情況。單位是2座中層B室,首段為上周五早上12時至下午1時,儀器放在對住荃灣路的窗台,打開窗戶,1小時內聲浪長期處於70分貝以上,當附近地盤打樁,聲浪飆至88分貝。周末晚上7時至8時,在同一單位位置及相同方法,儀器顯示聲浪長期處於69至72分貝。
業主:閂窗仲有少少嘈
環保署資料,假如在1小時裏車輛聲浪在任何6分鐘內高於70分貝,這種聲浪便列為過量噪音。面對此情況,署方將實施紓緩措施。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陳錦卓表示,聲浪70分貝是一個指標,如果在單位內量度超出此數值,受影響住戶可向環保署投訴,進行紓緩噪音措施,例如興建隔音屏障。他引述由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於2005年一份研究指,長期處於聲浪達70分貝或以上,比處於聲浪低於60分貝,患心血管性疾病的風險高約30%。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指,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會令人精神緊張、神經衰弱,導致焦鬱。在他接觸病人當中,有病人因為單位受附近道路噪音影響,而引致神經衰弱個案。
對於單位受噪音過量,業主回應:「坦白講,當初買入呢度係預咗會受荃灣路汽車噪音影響,但當時因為價錢平,所以先買呢度。𠵱家惟有長期關窗,不過閂咗都仲有少少嘈。」由於單位受噪音滋擾,長和在興建項目時為逾一半單位的主人房及客飯廳部份窗戶裝置固定隔音窗,以緩解噪音對住戶的影響,這些窗戶須以六角匙開關,主要於維修時開,平時不鼓勵業主開啟。荃灣區議會就荃灣路噪音問題已商討多年,並建議興建隔音屏,惟技術問題,一直未能在路段直接附設屏障。
一半露台地磚空心
收樓質素方面,經資深驗樓師詹濟南及賴達明分別驗收兩個單位,均有不少瑕疵。一個向海單位的油漆手工欠佳,露台地磚一半是空心。另一個向「F1賽道」單位全屋窗鎖柵現銹迹,需要更換,以免日後銹蝕令窗戶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