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在公佈政改方案後會落區進行大型宣傳,做法與2010年政改「起錨騷」如出一轍。翻查資料,曾班子在首兩場「起錨」落區宣傳政改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2010年6月所做民調顯示,當時民意反對2012年特首選舉方案的比率不升反跌,更首次超過支持方案比率。有學者預計,今次宣傳效果相信與2010年相若,未必可以增加政改支持率。
馬嶽:有很大惡搞空間
政府2010年5月底啟動名為「起錨」(英文為Act now)的政改宣傳活動,由時任特首曾蔭權領軍,當時問責高官親身落區派單張、嗌咪、坐開篷巴士巡遊等,密集式宣傳換來反對政改的團體狙擊,更將「起錨」惡搞成「超錯」。當時港大民研計劃調查指,「起錨」後支持政改的比率下跌,民研總監鍾庭耀當日分析,政府經過一輪宣傳後,反對政改方案的聲音反而增加。及至到6月中旬,曾蔭權與公民黨余若薇的政改辯論,前者表現失利,對爭取民意無甚成效。
今次政府再沿用「起錨」式大規模宣傳政改運動,以新宣傳口號「一定要得」顯示政府爭取立會通過政改的決心,但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對成效抱懷疑態度,直言「會同5年前『起錨』結果差唔多」,「宣傳冇新訊息,個口號實在太過麥兜喇」。若要比較,「起錨」比「一定要得」至少有啟動,不再原地踏步的意思,後者意思不明,卻有很大惡搞空間,政府宣傳多是一板一眼,欠缺創意;反之,民間反對的運動往往創意多多,政府相形見絀,「仲要諗埋俾人圍點處理」。從2010年的經驗,只有方案實則改動才有效影響民意,如果出台的方案一如預期般保守,重複的宣傳或有反效果。
■記者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