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真係想政改通過,冇理由會咁高姿態四圍撩交打,按常理應該扮矮仔去向泛民乞票、賜票、拜票、跪票。上星期忽然爆出林鄭月娥選擇性見泛民政黨,由政府消息人士向傳媒爆料,又透露一份所謂十三人撬票名單,搞到劉慧卿、馮檢基未見已經擺出強硬戰鬥格,以免俾人批評準備轉軚。小弟才疏學淺,從來未見識過如此高姿態及不友善之所謂「游說」工作,到見面後,議員引述原來根本冇游說,林鄭是照本宣科,表示唔會有任何讓步,泛民不應有任何幻想。其實如果係擺高姿態,林鄭約見泛民為乜?
林鄭機關算盡,當然唔係為咗游說泛民轉軚,而係製造一個泛民不團結、各懷鬼胎、四分五裂之公眾形象,一方面引發泛民捉鬼互相攻擊,另一方面令佢哋失去民意基礎,為公佈方案後之輿論民意戰堆好沙包。林鄭周日公開表明在周三公佈方案後,做行大型公眾宣傳,整個問責團隊全線出動,仲叫反對者唔好阻頭阻勢。好多人誤以為民意戰目的係用民意壓泛民轉軚支持袋住先,但大家低估今日特區政府政治化程度,梁振英唔會以通過政改為目標,而係希望借政改一鋪打殘泛民,令其2016年選舉中失去三分一關鍵否決權。這正是梁家傑所講「支持又死、唔支持又死」的困局。如果真係想同泛民合作,一定會製造雙方和緩氣氛,減低社會分化及政治矛盾,令民意唔好兩極化,泛民先可能有轉身空間,支持袋住先。但大家所見係政府擺出「冇得傾」姿態,而代表梁振英嘅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就四出砌人撩交打,邊一忽似想緩和矛盾?
估計未來一個月政府及建制派開動所有宣傳機器打民意戰,而手法也唔會再係舊日政務官照本宣科那一套,陰濕、計算、謀略會主導,公開宣稱為政改撬票,實際係聯合建制派對泛民作政治攻擊,削弱其政治基礎。泛民黨派對自己所面對的形勢欠充份認識,仲以為係撬票角力,仲以為林鄭係昔日政務官,係政府內溫和鴿派,係一個好人。
上次應約會晤林鄭,泛民經已中伏,成功撩起傳媒玩捉鬼遊戲,有線專訪黨派議員,黃毓民、馮檢基便互相批評,泛民中人諗清楚,會晤後對泛民有利定不利?紅面白面乃政治一貫謀略,當上好人角色的林鄭月娥,將是打擊泛民最有力之人。
政治並非靠耳聽,而係用眼去睇,無論把口講到幾有誠意落實普選,大家不妨用眼去睇,政客所作所為,係製造更大矛盾、解決問題、定係準備「諉過於人、推卸責任、玩死對手」為目標。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