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近年常被提及的「O2O(線上到線下)」模式,香港鮮見實例。「過江龍」新加坡網上時裝店Zalora作出首個示範。公司破天荒在商場開舖,讓顧客「店內(Offline)試衫,網上(Online)交易」。公司香港營運總監蔡承迅估計,此經營模式有利吸納新客,料成為日後零售業發展大趨勢。
記者:鄭柏齡
首次在香港以短期租約形式開設實體店(Pop-up Store)的Zalora,店內200件貨品每星期更換新貨,為期至6月底。所謂「O2O」模式,即顧客在網站瀏覽貨品之餘,亦可直接到門店試衫,然後透過電腦、平板電腦等掃瞄產品條碼,登入網站完成交易。
無存貨 不設現金付款
為節省舖面面積,時裝店不會有存貨,顧客試身及付款後,公司在5至7日內,把貨品從馬來西亞貨倉送到客人地址,意味「戰利品」不能即時帶走。另外,分店不接受現金付款,所有交易只能在網上以信用卡或PayPal完成。
總部位於新加坡、於東南亞九個國家經營網上時裝店的Zalora,主管香港業務的蔡承迅指,「開舖目的在於提高網站知名度,店內生意只是其次」,他補充,新加坡、馬來西亞早前亦曾開設實體店,馬國經驗顯示,店內九成顧客從未在Zalora網站消費,此經營模式成功把客人從「線下」帶到「線上」。
本港零售業「O2O」實例不多,市場普遍認為,香港購物方便,電商發展空間有限。蔡承迅坦言,香港互聯網滲透率高,惟網購發展落後,原因包括港人消費習慣一般要先接觸貨品,對網購素質有保留,有人則擔心交易資料被盜。
提供30日退貨保障
有見及此,Zalora不惜「重金」提供30日無條件退貨保障,運費全免,避免購物後「衣不稱身」;同時顧客可選擇貨到付款,即收貨時才以現金支付,消除交易風險。蔡承迅指,公司進軍香港三年,無論網站流量、生意皆迅速增長,現已坐穩本地網上時裝店龍頭;他估計未來有更多傳統時裝店,以「O2O」模式投身網購市場。
然而,大量廣告宣傳、物流等開支,對公司盈利構成壓力,年報顯示,Zalora今個財年上半年錄得2.8億元虧損。蔡承迅認為,電子商貿概念在東南亞市場仍然新鮮,發展潛力巨大,與其他新興企業一樣,公司將先做大規模才追求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