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潮州食品除了打冷、食粥,60年代的街頭潮州甜品「冷糕」,同樣牽動港人一股追尋懷舊食品風。由在油麻地推車仔到在吉之島賣冷糕、再轉戰油麻地街頭的無牌小販,近月在粥店外角落「掛單」,不少人專程前來尋味,營業額激增一倍,無奈被食環署指違例售賣,為免連累粥店老闆,被迫暫停售賣。
記者:林社炳
記者到位於廣東道掛單賣冷糕的新慶粥店,見粥店外貼出「冷糕檔暫停!」字句,有登門光顧的街坊及顧客望門興嘆,不知道暫停原因。有媽媽一心帶女兒品嚐懷舊冷糕,說是她童年時的普遍街頭小食,可惜檔主暫停營業,未能讓女兒吃到這種正消失的潮州甜品。
冷糕檔主譚先生說,原先在電子廠打工,隨着電子廠式微,嘗試轉行做無牌小販,學人家賣班戟、雞蛋仔,最後選擇較少行家賣的冷糕。
須入則申請
家住油麻地的他,原先在碧街走鬼賣冷糕,經常要逃避食環署人員驅趕。數年前將軍澳吉之島推廣經理,途經吃過他賣的冷糕,誠邀與他合作在吉之島賣了兩年冷糕及雞蛋仔。他隨後再重返街頭做無牌小販,曾與藥房商議在店外掛單經營,不少為了吃冷糕的市民在藥房外排長龍輪購。今年2月起他轉而與經營粥品店的老街坊陳先生商議,分租粥店外角落賣冷糕,經網民互相推介,慕名登門光顧的市民越來越多。
譚先生說,食環署聲稱接獲市民投訴,吃過他出售的冷糕後感不適,但沒有提出具體證據檢控,只警告粥店店主陳先生不要再租出場地,若要經營冷糕必須重新入則申請。
日賣120件
譚先生說,今日子女已長大,太太亦有工作,他走鬼賣冷糕旨在打發時間。最初只在傍晚賣兩小時,每晚最多賣30件。經傳媒及網民推介後,每天出售增至60件。捧場客越來越多,找粥店老闆商議分租檔位,每日賣出冷糕增加至120件。他表示,願意應食環署要求,透過粥店東主入則,正式申請加設在店外擺賣冷糕。本報向食環署查詢但截稿前未有回覆。
其實,譚先生現時售賣的冷糕屬改良版,金屬製平底鑊較傳統的14吋為小,對摺起來約手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