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內地政策力挺 中港股看升 - 王良享

財經評論:
內地政策力挺 中港股看升 - 王良享

過去半年間,中國股市由政策主導,進入大牛市,滬深300指數上升80%,今年至今,縱然經濟低迷,但無礙股市繼續上升。
中國經濟數據低迷與股市向上並無矛盾,原因是市場正經歷一場價值重估(Re-rating),以往一般認為改革只有陣痛而無紅利者正在修正看法,而中國政府亦顯示出從「工具箱」中不斷抽出工具的決心與態度,貨幣政策後有財政政策,今年首兩個月的財政支出,按年增長10.5%,接着人行更將第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60%至70%降低至40%,皆反映政府GDP「保七」的決心。
中國GDP增速縱然降低至7%,A股的風險溢價仍高達7%,比起美股的4.5%及歐洲的2.5%都高得多,況且中國於未來半年間仍具降息及降準空間,切實保持較高風險溢價,吸引投資者。
香港H股比起A股更具投資價值,原因是香港貨幣政策與美國相連,美債息低,令香港亦然。香港十年期外滙基金債券孳息率只得1.4厘,香港通脹則高達4.6%,負利率達3厘以上,閒置資金成本甚高,支持風險資產價格。況且,在過去一年內,美元不斷升值帶動港元亦高企,香港通脹居高不下,將來若美元回跌,則香港更會受輸入通脹影響,長期負利率支持港股。
過去半年內,人民銀行已降息兩次,貸款利率下調共0.65厘,只是銀行同業拆息卻仍高企,資金面仍非完全寬鬆,不過自從3月初至今,7天期的回購利率已從5厘回落至3厘,相信可以帶領銀行間拆息回落,央行下一步則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確保流動性足夠,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的下一步是實現資本賬可兌換,在資金可自由進出的時候,加大直接融資渠道如股市及債市的深道與闊度將可以吸納外國資金,減輕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因此,政府對於過去半年間的股市上升實際上是支持的。

IT 醫療 基建股料造好

基於中央政府現正處於政策活躍期,股市下行風險大幅減低,機構性買盤則仍在周期前端,此輪H股的升勢應該未完。筆者繼續看好國有企業改革主題,偏好IT、電子商務、醫療保健、基建與物流等行業。內房則偏重以一線城市為業務主打的發展商。內銀方面,雖然面臨不良貸款上升的威脅,但現時大部份內銀股價均已反映不良貸款比率在5%左右,可待回調時伺機買入。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
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顧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