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我兒】10歲心60歲身

【唐氏我兒】10歲心60歲身

唐氏兒工作機會不多,要退休更難。因為醫學發達,延長了唐氏綜合症人士的預期壽命,大約由一百年前的五歲,增至今天的六十歲。但四十歲的唐氏人士,身體狀況已經如同六十歲老人家,體力明顯下降,更有不少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及痛風症。然而,未到標準退休年齡,他們能要求長者待遇嗎?
記者:鄧玉燕

唐氏兒柏堅,三十五歲已經滿頭白髮,經常抽筋腳軟。但他仍然很勤奮工作,現於社企「唐氏群毅服務隊」負責洗車,一天能洗十至二十輛。照顧他的社工戚健樂說:「同唐氏長者說話,要大聲一點,有些可能退化,或者有其他毛病。」他擔心,幾年後柏堅身體進一步退化,可能就要去庇護工場,或者申請院舍服務。

其實,庇護工場的老齡化問題更嚴重,以唐氏綜合症協會轄下的卓業中心為例,學員平均年齡近四十歲,中心主任鄭翠虹坦言:「情況如同一班老人家在工場做事。」眼朦、耳聾、手腳慢;更常常要覆診,生產力明顯下降。他們的身體狀況應該要退休,卻未達到標準退休年齡;即使能退休,亦不知可以做甚麼。

學員偉強就不願意退休,雖然年屆四十三歲,有關節炎,但仍堅持到工場做清潔。偉強說,工作並不辛苦,「退休在家,我會害怕,家裡很悶。」鄭翠虹指,雖然政府有撥款予工場,讓長者訓練手眼協調及認知能力,延緩老化,但資源有限,只能幫助十多個學員;而且他們已步入老化,體力下降,何以要他們留在庇護工場工作?

最慘的是,照顧他們的家人更老。唐氏綜合症協會去年曾做調查,研究百多個唐氏兒的老齡化現象,發現其家人的年齡中位數近六十歲,最老的甚至有八十七歲,變相要老人家照顧老人家。鄭翠虹形容,這個是雙老化問題,「每次庇護工場見家長,就來不少七十歲的爸媽,他們的身體比學員更差。」她希望,政府為這班唐氏老人,設立雙老院舍及日間服務中心,讓他們老有所依。

究竟香港有多少唐氏長者?我們曾向勞工及福利局查詢,卻沒有明確的數字。因為政府向來將唐氏兒歸類為智障人士,但他們一般有先天性心臟病,又易生皮膚病、眼疾,腸臟及消化系統亦容易出現閉塞,老化問題更為複雜。雖然政府去年三月開展「智障人士老齡化趨勢研究」,卻要到年中才有報告,唐氏長者相信要繼續耐心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