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作業:再談本地startup環境 - 宋漢生

創業作業:
再談本地startup環境 - 宋漢生

在startup界,香港並不屬於一線城市,甚少出產世界級startup,這點應該無爭議。
香港的startup土壤,如世界眾多非一線城市,有着各種不同的問題,這方面也應無爭議。但土壤有問題是一回事,從來無人規定,在香港搞startup,就一定要受土壤限制。

借鏡其他非一線城市

幾大要素,資金、人才、市場。其實甚麼是香港startup,都不一定容易說清楚。
例如,GoGoVan是香港創辦人,拿亞洲資金,先在香港跑出,然後進軍其他亞洲市場,算是香港startup吧?
幾年前被Apple收購的EditGrid,整個團隊是香港人,拿內地風投資金,市場四方八面,大概也算是香港startup?
9GAG是香港創辦人,先在香港推出,在矽谷孵化爆紅,拿美國風投資金,香港市場現佔好少部份,算不算是香港startup?
年前被Google收購的Enterproid,幾個創辦人當中有兩個美加長大的香港人,成間公司大部份員工在尖沙嘴,CEO坐鎮紐約,銷售團隊則在倫敦,拿美國資金,做歐美市場,又點計?
重點不是要劃清條線,點先為之香港startup,而是指出,同香港有關而跑出的startup,其實不是樣樣都靠香港的土壤,而我估正正因為不是樣樣靠本地,所以行到條路出來。市場不夠大?風投資金不夠多?可以變通的嘛。
最理想,當然是土壤甚佳,各種要素,都在自己後園唾手可得。但就算不理想如香港,其實都有不同方法應對,上述的幾間,模式就各有不同。
既然說,香港只是眾多非一線城市之一,也是說,應該有其他地方的startup都可以借鏡。出自斯德哥爾摩的Spotify,創辦團隊來自幾個北歐城市的Skype,源自哥本哈根上年美國上市的Zendesk,產自悉尼的網上商業軟年巨擘Atlassian,來自芬蘭一個叫Espoo的城市的Angry Bird等等,都是來自非一線城市,人才資金市場,無一樣見得比香港優勝,又是如何克服土壤問題的?
對於幫助本地startup,我估計,大家研究這類的方法,比起討論點樣令香港變成矽谷,或者盲吹香港已經成為下一個矽谷,更有實效。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