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無收市競價無礙推深港通

港無收市競價
無礙推深港通

【本報訊】A股熱炒,市場聚焦深港通推出日期。與港滬股市不同的是,深交所是在三地唯一設收市前競價時段的市場。倘深港通年內啟動,香港或未能同步重推收市競價與深圳看齊。月中剛完結的收市競價市場結果不明,業界料不影響深港通步伐,惟促港交所應重啟收市競價。
記者:黃翹恩

深圳設收市競價時段,上海及香港皆無。相關諮詢於本月10日完結,港交所環球市場聯席主管羅力上周三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將於明年重啟收市競價時段以減少追蹤指數誤差,及提升港交所競爭力。倘深港通先於收市競價推出,會否出現銜接落差?

張華峰:應加快推深港通

港交所(388)發言人回應指,正檢視分析市場意見,並計劃於今年上半年總結及公佈收市競價諮詢所得的結論。若決定實施,將給予市場充分時間準備,例如公佈諮詢總結後約一年始實施。至於中港交易機制雖不盡相同,但交易時間大致重叠,而最重要是兩地開市時間一樣,香港的交易時間則較長。從滬港通的運作經驗可見,市場運作並無因此出現問題。
月中率團訪問深交所的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張華峰對本報透露,與深圳當局會談中,並無特別討論收市競價的安排,而收市競價主要「用家」為追蹤指數的基金,「深港通開頭,二三線股、創業板嗰啲,基金投入未必多」,因此深港通啟動初期,即使兩制不同步,相信影響不大。

ASIFMA盼重啟收市競價

至於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指今年上半年啟動深港通「不太現實」,張華峰稱「深圳急過我哋」,在交易額度、容納中小型股份及創業板等方面已釋出善意,冀香港方面加快步伐。
香港證券學會副秘書長陳洪齡認為,即使收市競價時段未能在深港通前解決,不會影響深港通大方向,而學會提交港交所的回應則建議只容許2%波幅。ASIFMA董事總經理Nicolas Ronalds認為,「連大部份發展中市場都設收市競價」,香港應盡快重啟。
香港2008年曾設收市競價時段,但多次出現收市前後股價大幅波動,例中電(002)、中外運(598)等,最經典則是一名交易員於競價時段完結前輸入2億元沽盤,致滙控(005)在收市競價時段結束前幾秒下跌11%,全日瀉24.1%至33元。結果收市競價只維持10個月即撤回,至今年1月港交所為收市競價再展開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