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0年前,15歲的李麗華以電腦做背景,開心拍照。當時她隨母親由北京來港生活不久,每月靠約4,000元綜援金過活,母女倆捱麵包近一年才還清買電腦的供款。10年後,25歲的李麗華站在天台拍照,背景換上一片晴空。已大學畢業的她,正朝着飛機師之夢出發。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正舉辦「寶貝.十年──基層兒童成長攝影展」,透過相片記錄他們成長的辛酸。
冀脫貧助他人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04年訪問了29位兒童,出版《寶貝》攝影集,透過書中主角揭示香港繁榮背後,被忽視的社群。10年後其中16位主角再次受訪,出版新一本攝影集,延續他們成長的故事。麗華是書中主角之一,她10年前受訪時說,最開心是自己讀書成績好,最難過是被人歧視。
李媽媽昨表示,麗華爸爸在1999年去世,翌年母女倆來港生活,完全不諳廣東話和英文,插班讀4年級的麗華卻在第2個學期,英文成績就在班內名列前茅。麗華現已大學畢業,為儲錢到加拿大魁北克接受飛機師訓練,過去一年她每天工作14小時,除了正職做大學研究助理,本身已考獲8級鋼琴資格的她,也兼職教小朋友彈琴。
現轉到機場工作的麗華透露,貧窮曾令她不敢想像自己的將來,她希望當上飛機師,能讓她與母親脫貧之餘,也有能力幫助他人。
攝影集的相片會在「寶貝.十年」展覽中展出。展覽由即日起至7月5日,逢周五至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於深水埗汝州街269號1樓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辦事處舉行,免費入場。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