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備受北京及建制派關注的初中中史科,教育局提出短期改革方案,採取詳近略遠方向,將滿清史推前至中二教授,中三起教現代史,由辛亥革命至中共治下的新中國,學校可於新學年中一起實行,教育局指現有中史教科書仍適用。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擔心,教育局是借改革中史,暗中重推國教。記者:倪清江
現時初中中史課程綱要沿用1997年課程,設有22個課題,由遠古「華夏政治之肇始」,一直至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政與外交」。教育局昨向各中學發出微調中史諮詢文件,課題維持22個,但每個年級教授內容則有調動。
新課程改為中一不在南北朝止步,而是推至隋唐五代;中二順應由北宋開始讀至晚清救國運動,而不是如1997年課程將清史留到中三才教;中三由1911年辛亥革命和成立中華民國開始,伸延至中共治下的中國內政與外交。
現有教科書可沿用
局方又提出撤銷獨立教授的文化史,將文字起源和科技發明等融入政治史教授。初中每年中史課時定為50節,教育局並訂明每個課題節數。
教育局指短期方案沒改動課程內容,現有教科書可沿用。局方在問卷中,諮詢學界由今年9月起中一推行,抑或延至明年新學年或更後才開始。
2012年國民教育獨立成科被推翻後,北京及建制派指摘學生不愛國,歸咎中史非必修科所致,被質疑想用「移魂大法」將中史變成洗腦國教。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擔心教育局借改革中史,暗中重推國教,「所以會繼續同唔同教師團體,特別係中史科教師保持聯繫,同埋問學民同學仔學校情況」。
「好壞事件都要教」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反對學科帶有政治任務,目前未肯定會否出現,她認為教授當代史必須「好壞事件都要教」,包括1949年後的政治運動導致人民枉死,以及連串天災人禍,「如果只係歌功頌德,會令人懷疑係政治任務」。
這次諮詢文件並無觸及必修問題,因教育局一直規定初中必須平均每周有兩節課堂教中史,教育局的調查顯示,在約450間中學中,有87%中史根本獨立成科,其他則將中史與世界歷史合併,或將中史撥入綜合人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