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寧靜及陽光普照的復活及清明假期的最後一天,從傳媒得悉移民加拿大近二十年的前立法局三料議員文世昌4月4日在多倫多因病離世,享年70歲。得悉消息後我覺得愕然,因為今時今日70歲屬好年輕。
我與文世昌在70年代留英期間認識,他比我大幾年,在港大主修英國文學後,在政府工作多年才到英國深造,及後回港工作一段時期後再往英國讀法律,後來成為執業律師。因此,我在英國認識的文世昌有兩段身份,一是香港政府派到倫敦深造的研究院生,二是當見習律師時往英國考專業資格。
跟我留英時的一眾老朋友一樣,我們是在香港政府為留英香港學生及赴英深造的公務員設立的學生宿舍Hong Kong House認識。Hong Kong House有如一個大學hall,有飯堂、宿舍、溫習室、閱讀室及運動室等設施,因此,一眾學生及見習律師會計師課餘工餘及假期都喜歡在那裏打躉。
一眾朋友與文世昌是搞學生會及會刊認識的。文世昌因為是公務員身份沒有直接參與學生會,當年殖民地政府對公務員的規管比較嚴謹,連身在歐洲到東歐旅遊,都要先申請獲批准,還要被問長問短恐怕你做間諜,崇尚讀萬卷書兼周遊列國的文世昌對此頗有意見。
文世昌有文學根底、有思想並喜歡寫作,對學生會的會刊很有興趣,當時editorial board的成員開會時,激辯多多,重磅題目亦很多,如中國人的地位及處境、保釣、中國代替台灣入聯合國、越戰、紅衞兵及四人幫、麥理浩任港督後香港政府的改革及反貪污活動等。
Editorial board成員當時亦作弄過文世昌,說他因為在港做管理圖書館的工作,整天浸在書本上,將來也會像毛澤東一樣成功成為舉世矚目的思想家及領導人(因毛澤東的文學及思想都是在圖書館工作時孕育的)。我卻對會刊有不好的回憶,因當時印刷要用原始的設備自己搞,要打stencil,用油墨手印,每次出刊都弄到滿手油墨,幾天後都未洗得清。
文世昌第二次在英國留學時在1976/77年結婚,一眾朋友親力親為地為他籌辦婚禮,我向女朋友借了四門Austin Maxi房車為他開花車,而另一位留英拍了得獎、有關中國紀錄片集《龍的心(In The Heart of The Dragon)》的導演好朋友磊懷亦拿了他最靚那部Hasselblad相機為文氏伉儷影結婚相。簡單但隆重的婚宴是在Hong Kong House對面面向海德公園的一間酒店舉行的。
我1978年回港後,因為工作不同與文世昌見面不多,只知道他組織了太平山學會及成功當了區議員及市政局議員,但他的宣傳街板則每天到處都見。其實,當年文世昌亦邀請過我加入太平山學會,可是因為我打工年代專業工作要拼搏而沒有參加。及後他的政治亮點是與李柱銘在港島東區立法局選舉雙雙成功出線。
想當年參政的都是以實幹、有高深教育及理念而參政的精英,與今天品流複雜的街頭戰士截然不同!從時代的流程來回顧,文世昌的政治理念大鳴大放是與麥理浩治港時代及接棒的尤德時代的改革及注重搞好民生為着眼點同步,而政治上從港督兼任主席的全委任立法局開始加入功能組別及地方選舉亦是急不來亦不能慢的循序漸進方法。那些年文世昌當立法局議員時不同組別的組合大家在檔案追尋仍可見。
及至治港政治演變到衞奕信離任,彭定康這隻潑猴把香港弄至沒有直通車時,文世昌的積極參與政治理念便被他的智慧、觸角、及追求個人生活空間的理想凌駕了。最終他決定放下一切,到空氣及文化學術空間比香港好得多的第三故鄉加拿大去再創造一個以書本、書店及圖書館為核心的歸宿。
世昌兄,我與一眾倫敦Hong Kong House老朋友懷念你及你的友情!Rest In Peace!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