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局撥款8000萬支持旅遊界搞「開心著數大行動」,誠意可嘉,但能否達到效果,能令更多人來香港旅遊?有曾任旅發局管理層者不太看好這種推廣活動,並引用數據分析指出,旅發局過去所做的根本幫不到香港吸引遊客,他反而建議旅發局「瘦身」,節省幾億,拿出來做大抽獎,每日送100萬給遠程來港的遊客,效果更佳。不知道旅發局願不願意?
這位叫旅發局「瘦身」的先生叫麥嘉隆,十多年前他曾於旅發局工作,當時是臧明華任旅發局總幹事的年代,麥後來轉職出版社,現為牛津大學出版社社長。他曾代表出版社,就教科書加價問題,公開與教育局官員在立法會對質,質疑高官講大話,頗具膽色。
數個月前,麥嘉隆出版一本名為《麥言回首:秒殺偽管理》的書。書中他提到他於旅發局工作時,曾利用軟件,統計分析了20年來日本訪港旅客數量和不同推廣活動的關係。結論是唯一明顯影響旅客數量的因素是滙率,而非任何推廣。麥嘉隆由此推論,即使將旅發局規模大幅減少,主要保留旅客諮詢服務和小部分海外業務,對香港旅遊業都不會有大影響。他建議將旅發局預算減半,然後將節省下來的幾億用作大抽獎,每日送100萬予一位遠程來港的旅客,聲勢可能更加浩大。
其實麥嘉隆已經很客氣,因為根據他的思路,旅發局似乎沒有存在價值,即是關門結業也沒有關係,但他沒有說白,只叫旅發局瘦身。旅發局亦可大條道理回應他,今時今日的旅發局,比臧明華時期節省得多,至少很久沒有被稱作「大花筒」。
《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希望今次活動亦一樣,不要令旅發局被稱為「大花筒」。不過慧玲亦認為不用太多花樣,拿八千萬出來,分五星期抽獎,每日送約220萬予一位幸運旅客,可能會更有效,旅發局可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