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記得一股從內心深處湧出來的徹骨寒冷。
打開湯姆.羅伯.史密斯著的《第44個孩子》那本書的一刻,整個房間都立時氣溫急速下降,直掉到零下40度。扭曲的社會、扭曲的人性、冷天雪地的場景、使我越看全身抖得更厲害。這是一部了不起的驚慄小說。
戲院內的空調仍然像停屍間般,冰冷着戲院的觀眾。電影版的《第44個孩子》中文名字譯作《叛國追凶》,逃不掉由一本厚重的書改編為電影的陷阱:把一切簡化了,那股寒氣仍然有一點點輕輕在吹,卻不會令我打從內心冷到皮膚。
首先不要被誤導,列尼史葛只是其中一個監製,導演是Daniel Espinosa,Richard Price只是負責改編。不過就算真的是列尼史葛的作品,也無法挽救看過原著的讀者們感到失望。
我明白電影和文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媒介,不能夠拿來比較。《叛國追凶》作為一部既描寫過去蘇聯社會的荒謬,又是一個有關連環殺手的推理故事,只能夠說是及格。唯一令人保持興趣的是主角湯哈迪和其妻子,在其中的荒謬和困局處境,令到其實鋪排得非常平淡的電影,帶上一點深意。而這些,只是千萬部荷李活電影對蘇聯的同一個模式的意識型態重建。
好吧,把原著拋掉,作為一部驚慄推理電影,整個案件的重演幾乎是直線兼直覺的追查,原著兇手的身份和怎樣找到他都有非常精采的敍述,跟男主角之間的關係也更深。現在你只能跟着電影走,它說手上掌握到甚麼線索,你便只是知道這些線索,當中完全沒有「哦!原來他便是兇手!」這種爆發力。
電影集中的仍然是對蘇聯的諷刺,一個人莫名其妙地成了國家英雄、成了秘密警察。但一個原本在戰場上貪生怕死的變態軍人,卻成為了扭曲的人物,不斷地陷害男主角,令其幾乎成為叛國罪犯,被降職到偏遠的地方。這樣反而對他調查殺死44個孩子的連環殺手有所幫助。至於那個典型的變態奸人就只是一件道具,製造來令影片有一個奸角。
不能說電影很悶,懸疑、緊張、充滿動作的情節和場面,是一部典型的荷李活動作片。全片真正要講的意義,在露美慧柏絲告訴丈夫湯哈迪那幾句對白中,已經說明了全片的意圖。若果你喜歡電影,我強烈希望你找原著來看看。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