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影響生命 - 古德明

生命影響生命 - 古德明

香港大學《知識交流通訊》第六期介紹師友計劃:「導師能為學生的生命導航,亦可接觸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思想,以生命影響生命。」大學刊物出現這樣的下等文字,今天已是屢見不鮮。
現代漢語習慣把中文字當作英文用。英文life一字,可以指「人生」或「一生」,也可以指「命」或「生命」,例如鮑照詩「人生苦多歡樂少」,英文可譯做Life holds more sadness than joy;「植物也有生命」一語,則可譯做Plants also have life。中文的「人生」指一輩子的經歷,「生命」則指生物的性命,不可混為一談;但現代漢語人要效法英文,於是把「生命」當作英文的life,兼指「人生」和「性命」。
而「生命影響生命」則當然是英文life on life或life affects life的方塊字寫法。例如Both the mentor and the student can benefit through life on life interaction(或Both the mentor and the student can benefit since life affects life)這一句,譯做現代漢語,就是「導師、學生透過生命影響生命,雙方都可得益」。但中文不會寫得這樣下流。《後漢書》卷四十一大臣第五倫主張身教而非言教:「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梁朝《劉子》卷六說:「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義。」這都有英文life on life的意思。
現試把港大《知識交流通訊》那段現代漢語譯做中文,供讀者比較:「導師可作學生人生的嚮導,學生則有助導師了解年輕一輩的思想,互相啟發。」年輕一輩的思想,未必和導師「截然不同」,這該是不用解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