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細菌及病毒殺人無數,全靠科學家揭開它們的真面目,提供預防及治療方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胡釗逸過去15年,與其團隊發現逾100種新病毒、細菌及真菌,包括常存在於淡水魚的香港海鷗形菌,沙士後追蹤到病毒源自蝙蝠。近年中東爆發「新沙士」,他遠赴杜拜收集駱駝樣本,發現駱駝帶有新型冠狀病毒及腸病毒。胡釗逸表示,香港只是一個城市,科研資源不及其他國家多,令科學家面對不少困難。
胡獲得今年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他憶述97年加入港大微生物學系,跟隨另一微生物學專家袁國勇,研究骨髓移植病人感染問題,利用外國新技術,發現有骨髓移植病人感染罕見大腸桿菌,展開他尋找神秘病毒細菌之路。
發現沙士源自蝙蝠
微生學系會儲起未找尋到致病原的病人樣本,他利用有關樣本研究,04年發現常存在於淡水魚的香港海鷗形菌,解釋到為何不少曾進食未經煮熟淡水魚的病人出現嚴重腹瀉,直至過去一至兩年,仍有病人因而死亡。他進行本港首個香港海鷗形菌及常感染愛滋病人的馬菲氏青霉菌基因排序,解構細菌的真面目,就像知道每個人的特徵,為香港微生學基因圖譜學研究奠下基礎。
他說,03年本港爆發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沙士,令他對找尋新病毒產生興趣。沙士爆發後大部份研究集中在人類,胡釗逸與其團隊嘗試尋找病毒終極源頭。因當時沙士感染果子狸等動物,他們先找3至4種哺乳類動物研究,「咁好彩喺蝙蝠搵到」。04年一名肺炎病人「驗嚟驗去唔知咩事」,其後發現病人感染一種新的人類冠狀病毒HKU1。近年中東爆發新沙士,他前年及去年曾到中東收集駱駝樣本,在一些糞便樣本發現新的腸病毒。
胡釗逸指,找到新病毒或細菌的最大成功感,是可即時知道病人致命或死亡原因,提供預防及治療方法,笑言「失敗例子係成功嘅100倍」,未來他會繼續尋找新病毒細菌之旅。
記者 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