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透過所謂消息人士高調說將會撬走泛民主派13、14票以通過政改的特區政府果然只是想搞分化及玩弄政治手段,根本沒有甚麼根據或把握。負責政改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天會見部份泛民主派議員後就承認,到目前為止政府手上連一張泛民主派議員的票也沒有,更不要說把過半數泛民議員票拿過來。像這種公然以謊言、幻想作工具的無賴政府,像這種挑動分化蠱惑人心的政府必須予以強烈的譴責,並強烈要求官員改變類似的卑污行徑。
謊言陷議員於不義
在跟泛民主派議員溝通以前先放出可能有人轉軚的消息顯然是要製造混亂,甚至陷希望溝通的議員於不義,令他們蒙上不白之冤。試想想林鄭只是有選擇性的會見部份議員,對其他泛民議員則冷淡對待,再配合將撬走13、14票的消息,自然令一些人聯想到跟林鄭會面的議員有「轉軚」之嫌,這不是刻意設立陷阱「砌議員生豬肉」麼?用上這樣的下三濫手段算是哪碼子的誠意呢?
用上謊言,幻想陷議員於不義固然沒有誠意,官員跟泛民主派議員會面時的態度及訊息更是充滿專橫及「無商無量」的味道。
根據昨天跟林鄭會面的泛民主派議員透露,這次政務司司長最主要的訊息是下周出台的政改方案,嚴格按照人大8.31框架制訂,沒有修改的餘地,更不會像上次政改那樣出現最後關頭的修改及讓步;她只呼籲泛民主派議員接受現實,不要再抱有幻想。先不說8.31決定如何無理及不符民意。單是這種寸步不讓的態度已教人難以接受。2010年通過的政改方案雖然沒有令所有人滿意,但北京在最後關頭作出讓步,同意讓全港市民有兩票選出5個新增區議會議席總算有聽取及回應民意,總算令政制稍為開放及讓公眾有更大參與,這樣靈活有彈性的態度肯定比鐵板一塊不作任何調整好得多。誰知這一回北京及特區政府反而開倒車,早早就關上互諒互讓的大門,早早就封殺市民透過議會、議員修訂政改方案的機會。這能說是尊重民意、能說有誠意通過政改嗎?
京沒絲毫讓步迹象
當然,更關鍵的是人大8.31框架帶來的是「真篩選假普選」,是北韓式的偽普選,硬推以此為基礎的方案要市民接受只能說是一種侮辱及欺壓,根本不尊重市民。應該看到,早在雨傘運動前,市民已透過電子公投、普選毅行及其他大型公眾活動表明要落實真普選,表明希望17年的特首普選讓市民可以充份參與及有真正的選擇。可是,梁振英及特區政府沒有把市民的強烈意見清楚向中央政府反映,北京方面也選擇對主流民意視而不見,只想一味強調本身的主導權,結果出現了8.31人大框架,令市民只得到有名無實的普選。為了表明反對8.31方案,數以10萬計市民不惜公民抗命參與「雨傘運動」,並持續近3個月。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型公民運動反映的訴求及決心是毋庸置疑的,稍稍重視民意民情的政府都該重新考慮8.31框架,都該調整政策,回應市民的期望。
偏偏北京在「雨傘運動」後卻沒有絲毫讓步的迹象,今次定出具體政改方案後更擺出一副「不要就拉倒」的專橫,完全不考慮市民的強烈訴求。面對這個寸步不讓、毫無誠意的方案,泛民主派、市民除了否決以外還有甚麼選擇呢?
也許梁振英及負責政改官員發放這許多假消息,搞這許多小動作主要是想把政改失敗的責任推卻在泛民主派身上,一方面為自己開脫,一方面打擊泛民主派的形象。只是,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是不會得逞的。無理、充滿篩選意味的8.31方案是政改拉倒的關鍵,北京當權者的粗暴及特區政府的無能是特首普選難產的元凶,他們必須為此負上道德及政治責任。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