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真正的成功是紀律 - 利世民

利字當頭:真正的成功是紀律 - 利世民

師傅語重心長地說:「只要你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市場就會滿足你的需要。」
「點樣先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徒弟問。「咁點樣先可以滿足你的需要呢?假如你連自己需要咩都唔知,又點會滿足呢?」師傅反問。
在賭場和投機市場,最狂熱的參與者都不是錢,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優勝。換句話說,賭徒和投機者的滿足感並非來自物質得益,而是勝利帶來的虛榮感。所以,過去幾天橫財就手的朋友,會政治不正確地去魚翅撈飯,好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眼光獨到。
橫財來得快也難守得住,坊間不少巨額獎金幸運兒因揮霍無度幾年間被打回原形的都市傳說,帶出的道理也是一樣。其實無論正財橫財,許多人不斷賺錢,都是為了證明自己。不過,正如洋人老生常談的一句,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made,賺到多少都未必是自己的,能夠儲下的才算是財富。
可惜,在今時今日的世界,理財已經扭曲成消費金融產品。用簡單的邏輯去推理,真正的有錢人不會買的金融產品,你也不要買。
財富多到幾代子孫也不愁衣食的家族,他們的信託基金不外乎收息藍籌和地產,另外少量資本,留給子孫做點小生意,要是成功則錦上添花,就算成敗也視為寶貴經驗。
早幾天,見到一份雜誌講Gregory Clark寫的《父酬者》(The Son also Rises);作者質疑,主流公共政策例如教育和補貼,對提高社會流動性的功效。此書提出先天優勢佔後天成就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要提高社會流動性,就要讓不同族群通婚,而不是一味強調教育、教育和教育。
我相信成功的結果,來自成功的紀律。上堂聽書,影響只是表面。
一個人每天不斷重複習慣做的事,很大程度源於成長的環境條件,也就是家庭的影響。有些人看來一世夠運,其實只是他任何時候都比其他人準備得更充份,更能夠捕捉機會。又有些人,成長階段已經自我形象明確,不用靠追逐身外物來肯定自己,憑一份平常心反而更專注滿足市場,得到另一層次的成就。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