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零售巨企華潤創業(291)自從上周停牌後,一直未有復牌消息。內地《騰訊財經網》報道,華創擬出售包括華潤堂等醫藥零售資產,予姊妹公司華潤醫藥,為虧損中的零售業務「止血」。不過,有分析則認為,華創能否扭虧源於Tesco合資公司,華潤堂規模太細,出售難以見成效。
記者:鄭柏齡
內地《騰訊財經》引述消息指出,華創母企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要求,華創零售業務在一年內「扭虧」,計劃把華創旗下醫藥零售業務,包括華潤堂等,出售予姊妹公司華潤醫藥。本報記者昨向華創首席財務官黎汝雄查詢,他表示暫無相關消息能透露。
華潤堂佔零售收入少
華創4月8日開市前申請停牌,隨後發出公告,指待發佈一項非常重大出售事項及關連交易,至今仍未復牌。有零售股分析員指,曾向華創管理層查詢停牌及出售資產事宜,但「公司非常口密,不願講任何資料」,難以評估出售華潤堂消息真偽。
零售業務佔華創逾六成收入,大部份為超市及便利店,醫藥零售資產包括華潤堂及美容零售店「采活VIVO」。截至去年年底,華潤堂及中藝國貨合計,只佔華創零售業務收入約2%,相當於5.5億元;采活VIVO佔整體零售收入更不足1%。
有外資零售股分析員認為,華創希望替零售業務「止血」,最好做法應該把與Tesco合資公司出售予母企,或者出售香港零售業務,「華潤堂規模太細,賣咗都無咩用」。早前華創管理層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有出售潛力的資產包括市值逾100億元、位於香港的投資物業,或中國內地未能錄得盈利的食品業務。
Tesco合營全年蝕9億
自2013年與英資Tesco合併內地超市及大賣場業務後,加上受打貪影響居民消費力,華創經營能力持續受壓,去年首次錄得虧損達1.6億元,撇除資產重估虧損更高達7.9億元。其中,華創與Tesco組成的合資公司全年「勁蝕」9億元,集團上月指,估計Tesco業務至少到2017年下半年才能轉虧為盈。
現時,華創在香港、中國分別經營73間及77間華潤堂,采活VIVO分店則有150間,大部份位於內地。華潤堂前身為華潤百貨成藥部,2000年轉以華潤堂名義經營,專售中西成藥及健康產品。華潤停牌前報1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