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籲京讓更多人參選 提高特首認受性

美籲京讓更多人參選 提高特首認受性

【本報訊】美國國務院上星期發表香港政策報告,指人大的8.31政改決定在香港受到很多批評,包括違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承諾,以及限制非建制派陣營人士參選特首。美國呼籲應讓多位候選人參與有競爭性選舉,認為這樣才可以提高特首認受性。

中國:美無權干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敦促美方恪守承諾,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以免干擾和損害中美關係。外交部強調,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
名為「The Hong Kong Policy Act Report」的報告上周五由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發表。報告其中一段專門談及香港選舉,指去年6月首輪政改諮詢後,中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強調北京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報告認為發表時間「尤其敏感」。而港府向北京提交報告,指「主流意見」是提名過程應局限於提名委員會,惹起泛民反對;而人大常委會的8.31政改框架「嚴格限制」候選人數目,候選人還要獲提委會成員過半數支持。
該份報告亦指出,去年9月尾本港爆發由學生發起的抗議行動,警方繼而發射催淚彈驅散群眾:「這標誌着大部份也屬和平示威的開始,行動佔領了香港主要商業和交通中心達79日。」
報告指出,香港的親北京和受國家控制的傳媒指控有關佔領行動,是受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干預,但這些言論卻導致社會氣氛更兩極化,甚至窒礙表達意見的自由。
報告更指,一個容許多個候選人參選的競爭性選舉,才可提高香港特首的認受性:「這將推動香港政制發展向前,鞏固香港的穩定和繁榮。」
■記者姚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