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得傾,你唔租大把人等着租……!」
三年前,保羅舊業主年紀漸老,將租務瑣事交給從未吃過生活苦頭的兒子。少爺口口聲聲以他在銀行工作、最熟巿價行情的老婆提出之租金水平為標準,開價即加150%,一倍半,由兩萬左右加至五萬,壓力倍增,少爺完全不讓轉圜餘地。為保長期熟客,還有一應儀器投資,只好啞忍捱下去,三個髮型師,一天能剪多少個頭?每個能收多少費用?你以為人人是Kim Robinson,店址位於遮打大廈?
十多年前,保羅與朋友在堅尼地城開間小小精緻髮型屋,小街半新不舊唐樓老業主很老實,每次約滿加個百分之十五、二十,大家守望相助有講有笑,老人家明白想得金蛋也需保存金鵝,不見得租金及巿況可容許加租個無止境。
過去幾年少爺開口要跟他對拆生意額、埋口租間鋪給他猶如皇恩浩蕩,完全未體恤今天香港生活好睇唔好使苦況。
先前元朗水貨客擠爆,不少老店在租金倍增而被殺鋪,水漲船高,每個業主都以為自己店子可以變金鋪變藥房,誰知今天金鋪藥房也面對水盡鵝飛境況!
他朋友在非旺區後街的後街店子實用面積三百方呎加個小小閣仔租金五萬,面對新租約租金再倍增,憤而關門大吉。
保羅不想關門,眼見鄰居店主捱不下貴租,雖云西環得地鐵獲商機,搬遷數月不見新租客問津,而鄰居租金比他們還低,不等少爺來商討,轉到稍稍偏靜街尾,反正熟客頗多,勢必跟隨,看少爺如何面對再不生金蛋的老鵝!
西門有個好業主,人人加租加到猶如銀紙大貶值,為保大廈形象,保護優質客戶,租金多年不變,裝修後,還送上遮雨大簷篷。那鋪位,在中環尾,未到上環,雖然難跟置地廣場、娛樂行一帶比較,總的來說還是皇后大道中,平過荃灣楊屋道,絕對恩惠。
瑪利也有個好業主,小小琴行雖然並非對準元朗大馬路,卻更安靜、更悠閒內街,人眾而不擾攘,旺中帶靜,又近鐵路並巴士站。10年加租兩次,每次不超過50%,如此瘋狂物業風頭火勢,這種業主難能可貴,雖然瑪利仍感壓力,學琴學生的父母也不可能無止境隨租金不斷加學費,只好這裏收緊縮那裏切開支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尋求生存的可能。
一簽多行轉一週一行。內地經濟仍處冰河時期。歐、美、日等等過去旅遊中堅國家的經濟乏善可陳,如非先前自由行無度提供怪雞經濟現象,租金早須向下調整,整件事的收益只益了幾種行業與業主,對香港長線發展毫無裨益,造就只是一個更深更大更乏創意的深淵,叫香港回頭更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