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是每位重病者都期待的一天。台上器官受贈者喜極而泣,台下親友報以微笑,醫護人員娓娓道來手術挑戰,言語中有感嘆也有喜悅。威爾斯親王醫院月前創下歷史性壯舉,4日內進行9宗腎臟摘取及移植手術,讓6名末期腎病者重獲新生。59歲的葉少蓮說幾乎病到麻木了,「冇諗過有呢一日」;患病近30載的吳家傑分享術後水腫不再,終可買雙新鞋;年方29的譚展威感激可再站起來。他們都呼籲更多人捐贈器官,遺愛人間。
記者:朱雋穎
威院昨與其中5名接受腎臟移植的康復者會見傳媒,醫者分享與時間競賽的經驗,康復者漫談身心改變。威院腎科主任暨器官委員會主席李錦滔表示,3月12至15日間進行了3宗器官摘除及6宗腎臟移植手術,各受贈者都於復活節期間順利出院,如獲新生。參與的醫護及支援員涉10個部門、約370人次,規模之大是香港醫學史上前所未見。
「冇諗過有呢一日」
他指,6個腎臟來自3名腦幹死亡成年女子,感激遺屬無私捐出至親的器官,形容手術能短時間內完成,既是天意,也因醫護人員救人心切。
六名接受腎臟移植的病者,年齡介乎29歲至59歲,術前皆為末期病人,需接受血液透析(洗血)或腹膜透析(洗肚)。59歲的葉少蓮患腎病超過20年,自2003年起輪候腎臟移植,術前每日洗肚4次、每隔6小時一次,10多年來都睡不安穩。她哽咽說「冇諗過有呢一日」,感激捐贈者家屬、醫護人員,以及自己的家人,又說幸得丈夫不離不棄。
病人4次期望落空
葉少蓮說康復後最想去旅行,「病時最慘連屋邨搞嘅一日遊都冇得去」,絕少上戲院、參加飲宴,女兒結婚時的新娘房也用作洗肚,其子計劃帶她到美國探親。
46歲的吳家傑曾5次收到醫院電話,要他準備做換腎手術,「第一次興奮到瞓唔着,但結果4次都落空」,笑言這次本不抱期望,「替換衫褲都冇帶,着住牛仔褲、踢拖就咁入院」。
他18歲時確診家族性的多囊性腎病,本自設動畫公司的他,2000年事業如日方中,體力卻無從應付,惟有結束公司,在家接freelance及照顧兩名女兒,由太太支撐經濟,「病係辛苦,但亦因為咁我同小朋友感情好好,都係一種福份」。
他笑言,術後最開心的是可留長指甲,而多年來雙腳因水腫,常穿不合腳的鞋,日前終買了合腳新鞋。他自言患病時很神經質,為保持衞生,經常把指甲剪得短短的,洗手洗到幾乎甩皮,家中有少許不潔也會大發雷霆,幸太太都一一接受。吳太說,丈夫患病時感看不到未來,但從無想過要離開他。
29歲的譚展威是受贈者者中最年輕,由病發到換腎只有約一年,深感幸運。他說剛確診時難以接受,「咁大個覺得應該係自己承擔屋企,但病咗要爸媽承擔返自己,好難受」。術後可重新承起照顧家人的責任,令他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