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九五九年電影《金枝玉葉》,主角張瑛、夏萍把臂遊澳門,汗腳當然不能不到南灣的銅馬臺。
所謂銅馬,其實是澳門前總督亞馬留的銅像,銅像左手揮鞭,胯下馬作人立,威風凜凜。一九五零年代,澳門人優游銅馬臺上,誰還在意一個世紀之前亞馬留怎樣暴戾恣睢,怎樣遭望廈村民襲殺。畢竟一切早成歷史。《金枝玉葉》拍攝的時候,我才六歲,家住水坑尾,離銅馬不過百步之遙,也常到其下遊玩。一九九二年,葡萄牙順從中共意旨,把銅馬拆下,送歸里斯本。中共就這樣硬生生撕毀澳門歷史的一頁,抹殺澳門一輩又一輩人的童年回憶,卻說這是湔雪清末國恥。
較銅馬還早倒下的,是澳門議事廳前那個橫眉拔劍軍官像。這軍官叫美士基打,當年常有多輛三輪車在其下待客,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間,遭「站起來了」的中共人拉倒。這拔劍軍官和銅馬一樣,說明葡萄牙只知武力殖民,遠遠不如英國高明。英國懂得懷柔。香港殖民時代的雕像,據我所知,沒有一個那樣殺氣騰騰。
《金枝玉葉》時代的澳門,而今只剩電影中的幻影。張瑛也已化為異物。撫事思人,不可無詩,詩曰:「憶昔童蒙鎮日頑,時遊銅馬訪南灣。南灣銅馬今何在?自笑忽然兩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