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濕熱,嫲嫲自床下底或穀倉挪移大大埕黃酒,煮熱,下粉絲豆腐卜薑並雞蛋,給我們做晏晝,祛濕、祛熱、祛風。
天時轉冷,北風寒流南下,同樣煮黃酒,驅寒。
材料:
黃酒糟,豆腐卜,乾粉絲,雞蛋(可用湯圓代替),片糖,薑片。
製法:
1 豆腐卜用熱水沖走油份,切開兩半。
2 乾粉絲清水中浸透。
3 雞蛋置凍水中煲約10分鐘,撈出浸冷,去殼。
4 清水煲中煮滾,加入黃酒糟、薑片、片糖及粉絲煮滾,然後加入豆腐卜煮滾。食用時,才加入雞蛋,即成。(鄧桂香老師,《元朗四季好日子》萬里出版,2013)
讀來很簡單,也得看自家製黃酒及酒糟可夠香、夠純、夠道地?片糖品質純淨濃厚?豆腐卜清香鬆化?雞蛋土樸鮮明?煮弄時間拿捏準確?
吃來也很簡單,可包含內容一點不簡單:難以計算歷史長河,重叠走難歲月,定居他鄉是吾鄉,長山遠水回望呼喚DNA,鄉下人承受的飲食遺產不單止吃飯,內涵往往另具豐富含意。(食唔夠?連人家那份也要食埋,不讓?強暴倒泥頭垃圾、污染水土讓土地失去原生機,不是原居民而是惡霸,食極不飽的人渣、賤種行為!)
煮黃酒平素不常吃,人家小孩誕生滿月,家眷煮好黃酒加入意喻生生不息的雞蛋,挨家逐乎戶送過去,讓遠親近朋知悉這家孩子滿月了、強身健體活下去,在古老年代小孩不一定活下來,這碗黃酒意義重大。
美心停辦兩年,仲春至六月,「尋夢客家」特色菜餚現已推出。
本來這道客家甜湯加入番薯芋頭淮山……澱粉質超標囉!廚師團隊從善如流,改成更傳統,更富一方水土文化煮黃酒,以人見人愛湯圓換去飽滯雞蛋,在吃過頭盆高山野筍滷肉、手撈牛皮燈籠、客娘紅糟肉、葱油黑枝竹、水坑魚蓉冬瓜羹、五指毛桃燉自家雞,隨後主菜梅州手撕鹽焗雞、古坑炆全豬、梅縣客家佬豆腐、黃酒煮雞、鍸鹹鴨、豬手煲、梅菜扣肉煲……福圓、客家之後奉上,甜而不膩,真爽!
菜式豐富多元,食材卻遠遠跑到客家山水尋覓運港,梅縣、蕉嶺、五華、興寧、大埔、清遠、河源、惠州……香港不少客家人自中原南來後之安樂居,可大部份從未還鄉,家鄉味道零星落索,能吃得那麼多古老美味,「尋夢客家」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