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谷孫在《中華漢英大詞典》徵求意見本的前言說,「給漢語中大量的新生『文化局限詞』用英文釋義,可能是最耗費心力的工作。」帶有「文化局限」的新詞可多了,如「黑車」、如「包二奶」等。要譯成英文可參改的資料不多,又因不熟悉這新詞後面的文化背景,「譯文時而生澀甚至失真,如把『黑車』譯成『black taxi』」
《大詞典》跟同類詞典相比有多項別具一格的特色。經常出沒於主流媒體的地方俗語是個醒目的例子。陸先生說這是為了響應「拯救方言」的呼籲,我相信他是雅不欲看到像「波霸」、「巴閉」和「阿燦」這類別開生面的說法任由不知就裏的譯者隨意擺佈。陸先生因此在《大詞典》把比較常見的粵、閩、吳方言收編下來。就我所知,再沒有其他漢英詞典如此看待方言俗語的。
漢英詞典的主要功能是釋義,追求「等值」。但落在陸谷孫手中,他要在「對等」以外還要講究超越。用他的話說,要盡量在釋義的範圍內營造一種文化的「漾溢」或「涵化」(acculturation)的效果。這種漾溢的功夫,翻譯成語諺語最易見成果。譬如說「一地雞毛」。譯為「a floor littered with chicken feathers」是「直譯」。一經漾溢,可以說是「a can of worms」。不妨再多舉一個例子。「木已成舟」:one cannot unscramble eggs。
陸谷孫編纂《大詞典》着意把大陸用語和海外華人社區的方言俗語熔於一爐,「以簡繁體字並列參照的形式,如實收錄各社區特有的高頻詞語,使之通過同一種譯入語(英語)的媒介,漸趨互相認同而凝聚,兼收擴大漢語詞彙共核域之效」。
《大詞典》除了篇幅比同類詞書大得多外,最值得欣賞的是「等值翻譯」配搭出來的例子。看來陸先生只求釋義恰到好處,用材不避腥葷。他自認是個「興趣學習」的傳燈人,特別注意到好些用作例證的成語「反常識」的一面。譬如說「嬰兒般的熟睡」怎值得羨慕呢?因為實際上Baby一小時要醒十次!
在「不」字條中的範例最能看出編者「興趣學習」的心思。「他們毫不含糊地透支購買奢侈品,只為在不認識的人面前顯樣」。等值英文:They buy things they don't want with the money they don't have to impress the people they don't know。如此莊諧兼備的佳句,值得拿來背誦學英文。
在「瞄準」一條,《大詞典》用的英文等值,可說天衣無縫。編者說「大俗未必即雅,涉及生理功能的內容,在嚴格控制的同時,也不能一律排斥,如男士便池警語:我們要為你提供方便,請你也要瞄準了再方便」。We aim to please; you aim too please。言簡意賅,英文到家,難怪陸先生視此為「極簡主義的實用例子,是『瞄準』條的適合例證」。
說來湊巧,從前香港人叫非法營運的taxi為「白牌車」。《大詞典》所見的「黑車」想是上海人光顧的「白牌車」了。如果所猜不錯,詞典列出的「等值」英譯理應是unlicensed taxi,而不是不太登對的gypsy vehicle,fake taxicab或unlighted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