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錢向南送,港股狂喜,本地散戶炒得勁,蟹貨鬆綁外,出街食飯都闊綽咗。相反,同樣爆升嘅日股,未見有散戶狂喜,國民冷淡回應話感受唔到股市升嘅好。
股市好景,但股市並非全面反映經濟,只係反映上市公司嘅盈利能力,甚至好多時公司業務喺當地市場所佔比重細。如果拆解今次升勢背後推手,港股就係受惠北大人容許內地基金透過滬港通買港股,搭上帶領中國走出去嘅經濟大巴。
日股亦有安倍經濟學推動下無限放水,同日本國家隊養老基金早輪進場,擴大投資股票比例,日股上星期創十五年新高。不過,自上世八十年代經濟泡沫爆破後,日本國民對投資股市信心仍未恢復,見到股票仍然係「Da咩」(唔要啊),即使冇息收都存錢入銀行,毫無買股熱情。上年底現金、存款佔個人金融資產比例依舊維持約五成;買股票比率得9.5%。
日本人以現金為王係無奈嘅選擇,安倍經濟學推升股市,但日圓同時眨值,再有消費稅升至8%打擊,官方公佈今年2月家庭平均開支實質跌2.9%,連跌十一個月。日本打工仔冇加薪、冇閒錢;叫佢哋炒股真係炒條毛。慶幸出口企業如日產同豐田都會今年加底薪,加幅介乎1.4%至1.9%。但主力內需嘅公司就冇咁好景,連鎖超市Family Mart決定凍薪,難怪當地便利店已連稅嘅100日圓咖啡減價戰持續,想多啲國民幫襯。
C+B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