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氣蘊生動:擁抱夢想 - 葉蘊儀

【七筆思議】
氣蘊生動:擁抱夢想 - 葉蘊儀

很快4月便要過去了,每年等這個時候來臨,當然是為了一年一度的「法國五月」了,不用跑到法國便能欣賞不同的藝術節目,對於我這個藝術狂迷來說,5月至6月的時間表肯定會被排得滿滿。「法國五月」的節目實在豐富,除了有不同的舞蹈表演、音樂演奏會及舞台劇,亦有電影及藝術展覽等。今年的藝術展覽請來法國塗鴉藝術家Invader,他的作品曾多次被政府移走,今次Invader回來會把之前的作品再次重現。我非常期待,當然還有其他的藝術展都值得大家花時間去欣賞。
能夠再次有機會看法國電影,是令我非常期待的一環。為此,我想起一部我很喜歡的法國電影──2011年由蘇菲瑪素主演的《穿梭少女夢》,故事關於一個日理萬機的女強人,是事業心重的現代女性,在40歲生日那天收到一位老律師由老家帶來的包裹,打開竟是由七歲時的自己特意送給今天的自己的一些禮物。她由最初的反感及不願理會,慢慢勾起一小段又一小段的童年回憶,這些珍貴的小寶物在不知不覺間引導她思考甚麼是快樂,逐片尋回快樂的人生。七歲時的她簡單、浪漫、有創意和有同情心,40歲時的她變得複雜、圓滑、世故、現實、計算。我們在人生的成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令自己慢慢改變,甚至遺忘自已的夢想,只為了生活去做一些大家認為安定的工作。這齣電影主要是提醒大家要有夢想,電影裏提到王爾德的一句說話:「夢想必須足夠大,這樣在追求的時候才不會消失在眼前……」

致10年後的我

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夢想就是一直擁有夢想,所以我也想為10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看看我有否跟着自己的夢想去走。
給2025年的我:
我的兒子已經開始事業有成,正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女兒亦完成了大學,並從事自己想做的職業。我現在常到不同國家進行藝術交流,認識不同國籍的藝術家以及學習他們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我跟女兒一樣,喜歡提着結他去旅行,我已學識Ukulele,每次外遊總帶在身旁與音樂同行。
我把廣東話教給我認識的所有外國朋友,跟他們談論有關香港97回歸後出現的所有事情,我仍為弱勢兒童及女性作出各種支持及伸出援手。我不會為展覽而創作,因為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藝術的一部份,我仍有着數不完的夢想等着我去追。
在這裏寫專欄已有半年,本應抱着嘗試好玩的心態去寫,但我的性格是做每件事都必須全程投入,所以每星期都會認真想想有甚麼新事物或社會課題,用文字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暫時要放下專欄了,因為要專心完成自己今年未完成的工作,在這裏暫別,有緣再見,多謝大家支持。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畢業,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