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韓戰打得最激烈,中國軍隊介入,以人海戰術把美軍和南韓軍隊打回南韓。德秀拖着妹妹在龐大的逃亡人潮中,與父母一起湧向準備撤退的美軍戰艦。在原來緊緊背着,並吩咐妹妹緊握着自己的手,與一大群人瘋狂爬上軍艦時,忽然意外發生,他的妹妹被人抓去,德秀上到艦上發現手上只餘下妹妹衣服的一塊破布。立即痛哭發瘋地找,父親拉着他說由他去找妹妹,如果他沒有歸來,他這個小孩便是一家之主。結果他的父親再也沒回來。
《半世紀的諾言》跟着成長中的德秀,史詩式般記錄了這段半世紀的南韓歷史。煽情的手法無出其右,描寫的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男性,怎樣犧牲自己的理想和前途,為家人奮鬥的故事。而每個人應有的角色,應該徹底地完成,就像一個抽象而實質的諾言,都要努力完成。德秀的母親舉的一個例子最能說明這種心態:如果家中火災,只有德秀一個人在屋內,母親和弟妹都在屋外,母親應該怎樣去選擇?衝入火海救兒子,還是站在外看着兒子被燒死?她的解答是她會站在外面,因為如果她進入屋內救兒子而犧牲了,結果弟妹沒人照顧,她也就沒有做好作為母親的責任。這是一個人為家庭犧牲的故事。
《半世紀的諾言》片長兩小時六分鐘,絕對不足夠描寫德秀這個家庭的歷史,起碼要長多一倍的時間才足夠篇幅來容納廣大的時空和生活。而這部電影只能是一部簡史。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的是韓國的跛腳鴨歷史。隨着德秀分別到德國當礦工,到後來又到越南當美軍的後勤,德秀幾乎並沒有在韓國大地上生活過。影片的視野也就跟着德秀走。我們看到他在德國時遇到礦坑倒塌,他差點命喪外地,看到他在德國結識了後來的妻子英子,而後回到韓國,到底住了多久,生活的形態是怎麼樣?一點也看不到,他便又犧牲自己的理想去越南了。在越南他當然遇到炸彈,幾乎沒命,最後還是因為要救墮海的小女孩,而被打跛了一隻腳。完成了這個人道主義的跛腳鴨歷史。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德秀是屬於從海外飄流貢獻祖國的一群,是令人感動下淚的一個男子漢。但我們卻沒看到南韓的真正全面歷史:國內所有政治和生活發展,都被這部電影删除了。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