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次提及的病人,她的治療經歷,不禁感到欷歔。發病初期她不信西醫改看中醫,大半年內,乳癌由第2期發展至第4期,由可以根治到只可以控制。醫生根據每個階段,提出有實證(Evidence based)的治療方案,病人若執着己見,醫生也無可奈何。
我所接觸的病人,有怕手術痛楚,怕化療辛苦,主觀上不想吃藥,以為之後只要健康飲食,生活減少壓力,用自身能力就可抗癌。這是主觀願望,沒有科學根據。我們知道身體內部,有時候會產生壞細胞,但自身免疫細胞可打勝仗,癌病就不會顯現。這有賴平日注意健康飲食,多菜少肉戒肥膩,多運動,作息定時,生活有規律,懂得自我調節,減低壓力。
可是一旦癌症出現,就表示自身打敗仗,不能單靠自身調節去解決問題。既然癌症存在確定了,就得借助醫學發展,進行有科學基礎及臨床根據的治療方案,才能把握勝仗。在此方面,西醫基礎醫學對癌症的了解,是不斷拆解迷思,令今天的抗癌措施,不止於手術,而是綜合多方法及個人化的治療(Personalised treatment)。針對同樣是乳癌,不單看期數,還化驗腫瘤分子特性(Molecular subtype)及基因組分析(Genomic profiling),才決定最有效治療方案,以其打勝仗,令患者得到根治。
病人接受另類療法,好多時提及免疫療法,提升免疫能力,理論上十分有邏輯,只是未見有實質臨床數據證明有效。最近就見過兩名病人手術後,拒絕西醫輔助治療,遠赴德國接受免疫療法,花掉數十萬,回來檢查卻發現癌症復發而不自知。據筆者所知,在西醫學裏,免疫療法研究已有數十年,可惜還未有新突破,反而針對癌症的研究,鑑定到癌細胞表面的不同受體(Receptor),及細胞內部的訊號通路(Signalling pathway),是可以研製針對性藥物去打擊,令癌細胞凋謝或死亡。現今醫學的針對性治療(Targeted therapy),就令第4期病人都可以提升存活率。乳癌、大腸癌及肺癌都有不同的針對性藥物出現,可說是癌症治療新的里程碑。
在我行醫生涯中,見過不少諱疾忌醫的病人,他們多數不怕死,但怕治療過程辛苦。他們多沒考慮到癌症不會在睡夢中奪去生命,但癌症不醫治,發展過程可以帶來很多問題,包括腫瘤會潰爛、發臭、發炎、流血,骨折、肢體癱瘓要坐輪椅,大小便失禁、氣促、肚脹等,情況多不勝數,不單對個人折騰,對家人亦是身心折磨。最終病人死亡,對家人來說,是永遠的損失及遺憾。
病向淺中醫,是不易道理。病人對西醫治療的抗拒,是不了解,醫學發展一日千里,昨天會產生的副作用,今天又有新方法拆解。化療當中不同的藥物亦有不同的作用及副作用,用科學的態度去選擇,病人會少走些冤枉路。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6033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