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金管局再度出招稍令細價樓冇咁易創新高,起碼較首季每日超過一個屋苑破頂的例子減少了;反而造就豪宅在這個時候填補真空,反映辣招抗藥性已到達極致地步,任何專家預言都不能準確預測。
正如最近多個新盤開售時,傳媒循例或機械式找個買家做訪問,不外乎分為兩大類,父母資助給子女住,明言子女儲錢儲多久也追不到首期,唯有幫少少或是大部份首期;另一類為換樓需要,自己層樓已供滿,又不想供得那麼辛苦,由於層樓已升值和儲了另一筆錢,便可以給予多點首期不用借太多,以免日後加息增加負擔。
不同80年代時,好多係打數份工儲錢,縱使那時高息口亦要借銀行錢才能上到車。單看上周先後開售的兩個將軍澳新盤,最平是500萬元起,最貴的要上千萬元,若以已售出的1,000個單位計算,平均每個單位700萬元,首期畀四成,即動用了28億現金來買樓,這筆對現有銀行總存款量四萬多億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難怪政府苦無良策,不斷出口術希望為樓價降溫,點知俾市民睇穿了,無藥可落便可以放心置業了。
換句話說,無論閣下是上述那一類人士,事實是千萬富翁才可以買到樓,緻藍天便推動了740名千萬富翁出來買樓,目前上車重新定義,假若你手上沒有一千萬元, 不用諗置業,除非你有個億萬富豪做父親,便可以提早分身家。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