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劇團拍片 為區議會掀革命

八方人物:
劇團拍片 為區議會掀革命

一場雨傘運動,未推倒高牆,卻融化一代年輕人心中的政治防護罩。有人決心走上前線,「挑機」建制派蛇齋餅糭;劇場導演徐兆康和公務員阿姍自知非從政材料,選擇留守幕後,拍攝紀錄片剖析區議會現象,下月巡迴放映。
「唔知幾時開始有個迷思,區議會係做地區嘢,但你見到(區議會)通過支持白皮書,幫政府保駕護航,就知現實同想像差好遠。」現實是,民意代表在會議中被抬走,欲進會議室發言竟然要抗爭,而安坐會議室內的人,不過淪為橡皮圖章,惟有每區奪取過半數議席,保住正副主席位置,才有機會改變遊戲規則,「每一票都好重要」。

阿康(右)和阿姍希望透過拍片改變不公義。

議員墮落變橡皮圖章

阿康說,自己從未想過涉足政治,去年9月拿着兩個飯盒準備回家,途經金鐘「諗住望吓」,誰知「一坐低就坐到尾」。與戰友聊天,才知自己對區議會的認識近乎零,因而努力鑽研。原來區議會討論的議題被政府主導,變成諮詢組織,「你可以畀好多意見,但(政府)唔一定要聽你話」。區議員連圖書館、泳池開放時間也無法作主,「簡單講:手無縛雞之力」。
區議會失卻監察政府的功能,自身也變得腐敗。阿康翻查區議會會議紀錄,發現不少區議員甘於墮落,像中西區、南區和灣仔區合辦「傑出學生選舉」,會上主席宣佈「筆錢已經批咗」,部份與會區議員即「笑晒」,「好開心唔使傾,但唔會去諗自己冇得畀意見」;甚至有主席將會議文件透過電郵發給議員,特定時間內沒人反對,等於全會通過,「咁仲要個會嚟做乜?」
於是,深井燒鵝雕塑、觀塘音樂噴泉等被「無限恥笑」的地區建設,便成橡皮圖章下衍生的產物。
這邊「成功爭取」巴士站加建上蓋,那邊行人過路燈延長兩秒,已是值得印上橫額炫耀的「政績」。「呢班議員好簡單,使幾千萬整個『地標』,再每年掟90萬搞個地區嘉年華,出嚟頒吓獎畀街坊,嗱,我做緊嘢㗎。」

盼喚醒更多市民投票

體制多掣肘,有抱負的區議員默默起革命,嘗試在建制裏突破、反叛,「帶街坊去旅行,喺旅遊車上面講政制改革,潛移默化」。然而,革命成功之前,同志們仍須努力抗爭。
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在會議中被抬走;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到西貢區議會「硬銷」堆填區擴建,「搞搞震」區議員方國珊竟被鎖在會議室外。看似無稽,卻實實在在發生,「以前會覺得,街坊畀多啲壓力,區議會就一定可以做多啲,原來唔係,無力感強咗」。
阿康和阿姍希望推動更多市民投票,讓真正有心的人走進議會。不公義,便要求變,「唔係由得佢繼續爛,更加唔好因為無力感,而放棄自己嗰一票」。他們目標明確,「多個人入到去(議會),就多一份力量,多啲bargaining power」。
全長約45分鐘的紀錄片《重奪區議會》,訪問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區議員許智峯、方國珊及有志參選的年輕人,下月首播。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