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出版,總算讓我們這些遲到的後輩開了眼界,得見傳奇女作家廬山真面目;《學周影評十年》收了三篇,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第一次看粵劇──關於任白台風》,不料第一段就令人莞爾:「雖然久仰任、白之名,《李後主》卻是所看的第一部她們的作品。而且,也是南來近廿載,第一次所看的粵語片。」媽媽咪呀,李晨風導演的《李後主》雖然插曲數首首首動聽,可不能稱為粵劇呀,換了今時今日爬格子動物擺這樣的烏龍,編輯不發警告信讀者也會鄭重抗議的。不過既然能夠吸引從不看粵語片的觀眾進場,倒有一定閱讀價值,張愛玲不是說「外行的意見是可珍貴的」嗎,「門外漢的議論比較新鮮戇拙,不無可取之點」,同時也可見此片當年的巴閉,連素來過門不入的路人也忍不住駐足,頗具「金石為開」功勞。
「有些地方,不免鬆弛累贅之感。例如那些戰爭場面,就屬多餘,令人不耐。若把來刪了,不但決無損於氣氛,反而可使劇情緊湊些」,如今已成公論,關於任姐的這段觀察則仍然後無來者:「她佔便宜之處是身材高,中國自有電影明星以來,大概只有名小生劉瓊的高度,可與她比。所以說來笑話,我知道任劍輝原來是女人,不過是最近五年,與廣東人做鄰居之後,才增長了的見識。因為廣告中她的扮相,頗像個男人,名字又非芬芳蘭英之類。她的台風之好,不但越劇中的徐玉蘭,范瑞娟無法與她比,即曾馳名大江南北,有『冬皇』之稱的京劇名伶孟小冬,亦要讓她一步。因為以上三位反串女伶,都吃了身材不夠高的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