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所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及國寶的寺院神社,近月連番遭人惡意破壞,淋潑相信是機油的液體,包括京都二條城及奈良東大寺等至少24座古蹟遭殃。警方不排除有人模仿犯案,受影響地區由關西,擴大至四國以至關東地區六個府縣,文化廳已要求各地加強古蹟保安。
連串淋油事件中,最早成為目標的相信是世界文化遺產、日本戰國時期名將德川家康故居二條城。2月12日傍晚,管理部門接到職員通報,指城內二之丸御殿的走廊地板及門窗等位置,有20處疑似油污、呈噴霧狀的無色透明污迹,每處的幅蓋範圍約10至20厘米,城內雖設有監控鏡頭,但拍不到作案過程。
此後,自上月中旬到本月初,關西京都及奈良縣、四國香川縣、以至關東千葉、茨城及靜岡縣多所寺院神社,都接連發現類似污迹,其中京都東寺的出現在國寶御影堂護摩壇、灌頂院東門等六處;千葉縣香取神宮的分佈在樓門柱子、牆壁及拜殿的梯階與香油箱,全都是開放予遊客的公眾地方。
遭破壞古蹟逾半來自奈良
奈良縣可說是重災區,遭破壞的古蹟逾半都來自該縣。到昨天,連名勝東大寺亦證實「中招」,寺內全球最大木造建築大佛殿的須彌壇、南大門金剛力士像台座等,昨早近7時由職員發現有多處污迹。
各古蹟負責人紛紛譴責事件,茨城縣鹿島神宮批評犯案者「輕視文物,令人憤怒」、東寺對事件感到「難以置信」及「悲傷」,有本土遊客稱「破壞者罪不可恕」。文化廳前天向各地教委發出加強古蹟保安通知,警方已到各寺院神社抽取污迹樣本化驗,並四處緝捕疑犯,將控以違反《文化財保護法》罪,最高可判監五年及罰款100萬日圓(6.4萬港元),初步懷疑是同一人犯案,但不排除有人仿效作案。
東寺已將寺內61個監控鏡頭的錄像交予警方,至於二條城正着手清理,但由於須經專人作特殊處理,個多月來僅修復了八處污迹,料修復費起碼80萬日圓(5.1萬港元)。
文物表面有顏料更難清潔
奈良縣元興寺文化財產研究所保存科學中心研究部副部長植田直見表示,考慮用適合處理油的溶劑濕布修復被破壞的文物,但「染到木材內部的物質不能清除,假如文物表面本身有顏料的話,要清潔就難上加難」。
日本《朝日新聞》/日本放送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