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澳期間,多名港人疑因被「點錯相」是香港社運人士,遭澳門拒絕入境,當中包括一名一歲嬰兒。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宣佈,澳門出入境口岸今年會加裝面容識別系統,協助辨別有犯罪風險的人士。本港社運人士擔心新系統旨在為「政治黑名單」收集更多資料,確保無漏網之魚。
記者:麥志榮
澳門立法會日前辯論保安範疇施政方針,有議員建議加強外來訪客入境管理,引入對旅客指紋和面容留底措施。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應否引入旅客指紋和面容留底措施,需考慮旅客感受,亦要保障安全,今年將在出入境系統設置面容識別功能。若當局收到情報或記錄,當屬危險人物,或犯罪有風險人士出入境時,面容識別系統有助當局第一時間識別。
資料顯示,美國、英國及新西蘭的出入境口岸都設有面容識別系統核對旅客身份,日本正研究引入。本港入境處計劃2016年在e道引入面容識別技術。
曾指嬰兒有威脅遣返
所謂面容識別系統,就是用電腦紀錄出入境人士的樣貌特徵,日後就可憑樣貌核對身份,就算用假姓名或同名同姓者都無所遁形。去年12月19日習近平訪問澳門期間,一些到澳門旅遊的港人,便因姓名與社運人士或泛民議員相似,無辜被拒入境。當中一名一歲嬰兒也被指對澳門內部保安構成威脅而遭遣返,成為笑話。澳門當局事後解釋,事件純因混亂而出錯,嬰兒其實可以入境。
本報昨就面容識別系統的詳情,向澳門保安司辦公室查詢。發言人表示,面容識別系統屬初步構建階段,暫無資料可提供,但強調設置面容識別系統與去年一名一歲嬰兒被拒入境的事件無關。
國際民權組織關注越來越多國家使用面容識別系統,可能變成全民監控工具。民陣召集人陳倩瑩指,從社運人士多次親身經歷,顯示澳門確有入境黑名單。現在加裝面容識別系統,令人擔心是為了收集更多資料,所有與敏感人士同行的親友都會被攝錄下來。而這些面容資料,亦難保澳門當局不會滙報予內地國安。公民黨陳家洛表示,如能減少一般市民被點錯相的麻煩,笑言歡迎澳門政府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