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強化系統

券商研強化系統

【本報訊】滬港通去年11月開車後,近兩日終見北水南下,但證券行及銀行交易平台在近3,000億元成交的盛況下出現集體「冧機」。有證券行表示,滬港通開車時主要是添置連接內地交易系統的機器,並沒有特別優化系統設備,但在交投日益增加及深港通快開車下,將會研究加大系統的負荷量。

銀行定期進行壓力測試

港交所昨回應指,一直有與券商聯絡有關系統問題,強調券商與港交所之間的接駁沒有問題,負荷不足料是券商自身平台網絡問題,而電子交易牌照則由證監會監管。
耀才昨再有客戶投訴交易平台遲緩,該行強調沒有發現系統問題,並表示在上周交易量大升至逾千億元時,已將應付交易平台的伺服器由10個增加至15個。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稱,每間銀行都會定期為股票交易伺服器進行壓力測試,假設每分鐘成交宗數多少,「不過港股平日難見到成交近3,000億元,壓力測試未預計到,所以有系統較平日緩慢」。管理股票交易業務多年的永隆銀行證券部主管招志文指,近兩日股民踴躍程度屬近年罕見,雖然2007年都出現相同成交量,但散戶信心明顯較當日更強勁,該行將加大系統投入,以應對未來高成交量。
恆豐證券董事長兼立法會議員張華峰認為「唔係冧,係慢咗啲」,而系統可隨時升級,他相信經過今次,「以後再多2,500億(成交額)都可以應付到」。
■記者吳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