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慧眼:腦殘點評估?(上) - 張慧敏

職場慧眼:腦殘點評估?(上) - 張慧敏

說出來實在很慚愧,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城市,甚麼傷健共融講得多口響,原來只是馬虎到不能的表面功夫。傷殘人士在日常生活上遇到的種種不便,根本沒有人關注。多得科大Connect和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校友會去年舉辦的「傷健同遊日」,我和一班M&M仔女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及體會肢體有障礙的他們,身心遭遇的種種難堪及苦況。教我感動至深的,是他們無懼白眼與歧視,以頑強的鬥志面對每日的逆境,以行動證明他們的能力及實力,肢體傷殘不是廢!他們需要的不是施捨不是憐憫,只是生活上得到被平等對待及工作的機會而已。
近日見需要坐輪椅的永康,在面書上post「今日同公司簽咗新合約,時薪加咗啲每小時17.68元」。大惑不解?點解少過最低工資?原來他入職前要做殘疾人士工作的生產能力評估!他被評估只有52%,以當時的最低工資只有14.56元。「公司每年再加少少,𠵱家先加到呢個數。我都覺得少咗啲,但唔知點解加咁少,努力加油!」我很替他不值於是立刻打電話問清楚究竟,短短十多分鐘的對話,發我深省,我忍不住心痛!
永康說要是在庇護工場做,日薪只有20元,但要在外面找工作很不容易,要找就必須要先被評估能力,沒有不服的餘地只有妥協的無奈!問他收入夠支撐生活嗎?他說每日坐復康巴士上下班,和家人同住省吃儉用還可以應付,遺憾不能供養父母。父母知他情況完全不介意,但他堅持儲錢過年時給父母每人二千元買嘢食。我問他政府不是有傷殘津貼的嗎?不要講工場20元日,以他目前的收入計,做與不做有差嗎?永康的答案,令我肅然起敬,眼淚奪眶而出。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