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入境處處長陳國基早前表示上月訪港旅客量按年下跌8.7%,當中內地客更跌一成,斷言與反水貨客行動有關,旅遊業界更紛稱狀況較沙士時更嚴重。不過,經濟學者關焯照指旅遊業界「講得好誇張」,內地旅客減少一成對本港經濟影響輕微,反令旅遊業更健康發展,「內地旅客多唔等於好,帶嚟走水貨、黑工等連串問題,應重質不要重量」。
倡招徠高質素旅客
關焯照解釋,早前運用聯合國計量經濟預測模型計劃,計算減少一成內地旅客對本港經濟的影響,結果發現影響輕微,全年GDP僅僅減少0.9百分點,約200億元,失業率少於0.2百分點,約4,000多人失業,「全年內地旅客跌一成只係最差情況。旅客因反水貨少嚟咗只係心理因素,內地旅客好快返嚟」。
關焯照續稱,香港政府實施一簽多行政策,重量不重質,造成藥房、金舖及名店等搶貴租金、物價上升及出現走水貨、黑工等問題,不利本港的經濟發展,「內地旅客少咗,係會令過度擴張嘅藥房等結業,但租金就會下調,商店會多元化發展」。關焯照指出,香港政府需要改變一簽多行的政策,改為招徠高質素的內地旅客來港。
北區反水客關注組梁金成表示,政府將內地旅客減少歸咎於反水貨客行動並不公道,「我哋係反水貨客,唔係反內地遊客」。
梁金成認為,內地旅客減少是因為日韓貨幣下跌,令內地客棄港他投,「中國政府因佔中事件,亦減少批出內地團嚟香港」。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