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沖奶 或損BB腎臟

礦泉水沖奶 或損BB腎臟

【周三識食】
【本報訊】都市人講究飲食細節,簡單如一杯清水,可分為水喉流出的自來水、蒸餾水、礦泉水及有氣水(Sparkling water)等,價格亦有差異。營養師指,各種飲用水除味道略有不同,營養價值分別不大,但飲水有學問,如嬰兒及小朋友應多飲經煮沸的自來水,腎病患者則不宜飲礦泉水;減肥人士可選擇有氣水代替汽水。
記者:伍雅謙

衞生署建議每日最好飲用6至8杯水,除清水外,也包括各種飲料及湯水等。人體若攝取不足水份,會減慢新陳代謝,並有疲勞、面紅、頭暈及幻覺等情況,嚴重更會出現抽筋、中暑及休克等。VNS營養健康中心註冊營養師李智康指,平日最好飲用清水,若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等,因具利尿作用,一杯也只能當半杯計算,一旦感到口乾,便代表身體已失去約一成水份,需要盡快補水。

胃病者不宜飲有氣水

一杯清水本身不含任何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維他命等營養素,但部份含微量礦物質。本港自來水屬「軟水」,含微量礦物質;「硬水」則代表水中的鈣質及鎂質含量較高,如英美等國家便飲用硬水。本地的食水會經水務署濾水廠過濾,加入氯氣和熟石灰,進行消毒及調節酸鹼度,並加入防蛀牙的氟化物。自來水內含的氟化物可保護牙齒,李智康建議正值牙齒發育期的嬰幼兒及兒童,應飲用經煮沸的自來水。
市面有售各種飲用水,包括蒸餾水、礦泉水及有氣水。蒸餾水是經多重過濾及蒸餾,屬無雜質及無礦物質的「純水」。礦泉水則分為天然或後天加工,天然礦泉水主要來自高山或地下泉水,因水流經過岩石,故帶有微量礦物質如鈣質、鎂質及鈉質等;有氣水則是將二氧化碳打入蒸餾水或礦泉水內。
李指,一般人認為礦泉水較「好味」及「清甜」,只因水中的礦物質影響味道及口感,但以營養角度分析,礦泉水所含的礦物質份量極微,對健康少有直接影響。不過,長期病患或腎病患者,因腎臟功能不佳,累積的礦物質未能有效排出體外,故並不建議飲用礦泉水,嬰兒因腎臟發育未全,以礦泉水「沖奶」或會損腎臟。至於蒸餾水,雖不含任何營養素,但因不含雜質、礦物質及氟化物,部份人會用作烹茶,以品嚐最純粹的茶味。
有氣水在外國甚為流行,惟有氣水不適合胃病患者飲用,李解釋,當中的二氧化碳會增加胃部不適及胃酸倒流的情況,但對於要減肥或打算戒掉汽水的人士,有氣水則可作為汽水的代替品。

李智康稱自來水含氟化物,可保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