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開心心上墳去 - 李純恩

開開心心上墳去 - 李純恩

清明節,飛上海開工。駕車去機場,沿途陽光燦爛,天藍雲白。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陰天下雨為多,這時候又是孝子賢孫上墳祭祖的旺季,天陰有雨,陰雨綿綿,成就了寄託哀思的氣氛。這種場合,氣氛很重要,淒淒涼涼的,人的臉上也不會太過輕鬆,以免嘻皮笑臉,看在旁人眼中,這墳也上得很誠心了。
所以,清明節那天陽光燦爛,春光明媚,想想這天上山掃墓的孝子賢孫,帶着一身春遊氣息,來到祖先墳前,雖然所做工夫一樣,心情也一樣,只是天氣大好,便少了一份「欲斷魂」之氣質。這份氣質一少,這墳就上得有點不對頭了。做人,「可以開開心心上學去」,不會「開開心心上墳去」。上墳上得開開心心,分不清是紀念還是慶祝,於中國人而言,便不孝順了。不孝順,便不是孝子賢孫了。不是孝子賢孫,這墳還上來幹什麼,來玩先人嗎?
但是,上墳為什麼不可以高高興興呢?躺在墳裏的那位,生前就沒有高興過嗎?在後輩的記憶中,他就沒有可愛有趣過嗎?沒有跟後輩開過玩笑,玩樂過嗎?既然如此,上墳也就是「久別重逢」。夫妻小別還勝新婚呢,跟先人久別了,重逢一下,理應更加開心。活人如此,先人──如泉下有知──也一樣。一年不見,一見就是一群愁眉苦臉的子孫,天也陰沉臉也陰沉,若我是那先人,胃口必定倒足,相見爭如不見,那倒不如不見,靈魂出竅,跑到別處耍玩去,更好。
如此想,清明時節,孝子賢孫,還真應該「開開心心上墳去」。今年清明天藍雲白,春光明媚,真是應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