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有4幢古蹟,供非牟利機構申請,包括法定古蹟景賢里、大坑書館街12號、薄扶林道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上水古洞何東夫人醫局。消息透露,評審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最快本月底公佈結果。曾流標的景賢里,將由營運上環西港城的時代生活集團奪得營運權,活化為證婚場地及家庭服務中心。
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於2013年底開始接受申請,原定今年第一季公佈結果,但消息人士指出,要延至本月底才公佈結果。其中曾經掀起保育爭議、有78年歷史的法定古蹟景賢里,成為今次焦點,當局收到11份標書,競爭最激烈。消息透露,經過多輪評審後,景賢里的活化營運權,將交由現時營運上環西港城的時代生活集團,但評審委員會仍要與申請者作最後修改及審核,若一切順利,最快本月底會公佈結果。
消息人士透露,時代生活集團將在景賢里的游泳池位置加建證婚場地,但設計絕不會破壞泳池一磚一瓦,甚至隨時可回復原貌。雖然景賢里位處半山地段,但消息指證婚場地的收費會以大眾化、可負擔的價錢釐訂。
但集團提出的玻璃證婚天幕設計則需要修改,「景賢里係法定古蹟,活化時有好多限制,所以要求證婚場地要好簡單,唔可以畀加建嘅場地搶咗景賢里風頭,最重要係唔可以喧賓奪主,如果可以梗係要原汁原味保育」。
除了活化為證婚場地,營運者更會與另一個非牟利團體,將大宅活化為家庭教育中心,提供家庭、婚姻及親子輔導,也會舉辦免費的工作坊、導賞團等。
書館街12號變火龍博物館
至於屬三級歷史建築的大坑書館街12號,消息透露,扎根大坑多年、主辦舞火龍活動的大坑坊眾福利會將會奪得該建築的營運權,並活化成匯集客家功夫和文學於一身的火龍博物館,展出真實火龍龍頭及龍尾,讓市民近距離接觸這逾百年歷史的吉祥物,亦可對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認識。
樓高三層的書館街12號建築物建於1949年,原址前身是「孔聖義學」學堂,建築物為立方形狀、平屋頂、白色牆壁、鐵窗等,另有裝飾性的鐵花欄杆。但在日治時期曾遭受破壞,於1949年由大坑居民包括胡文虎等人捐助原址重建,屬現代主義建築。
據該會入標時透露,他們計劃將建築物活化成火龍博物館,除會介紹舞火龍的習俗起源外,亦會擺設真實火龍龍頭及龍尾作展覽發揚傳統舞火龍文化,不過由於真實火龍長度達67公呎,屆時的火龍長度會按建築物面積相應縮短,有關建議已初步獲得旅遊發展局支持,認為有助推動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