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發佈8.31決定,等同宣佈「一國兩制」已經死亡,再去辯論《基本法》被竄改問題顯得有些嘥氣,而中共官員、學者、親共人士在《基本法》頒佈25周年之際以研討為名,美化已經面目全非的《基本法》、為偽普選護航也在意料之中。其中,梁振英在研討會上對《基本法》再斬三刀,企圖抹去《中英聯合聲明》效力、抹去「一國兩制」標準、抹去公民提名歷史,實在是無恥之尤。
梁振英的第一刀是斬向《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去年反對英國議員到香港調查時首次公開提出《聯合聲明》在1997年已失效,梁振英則把失效日期提前至1990年,強調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承諾的11條基本方針政策,已在25年前頒佈的《基本法》中「規定之」。其言下之意,《基本法》立法完成之日,《聯合聲明》已失效。且不說中國在《聯合聲明》中的承諾期是50年,單以梁振英所說,《基本法》160條就是兌現《聯合聲明》的11條,如今要辯論《基本法》諸多立法原意、初衷時,豈能無視《聯合聲明》效力?
雖然英國政府對香港2017年普選的態度迄今令人失望,英國更急於投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懷抱,顯示英國要港人對偽普選方案袋住先,不僅是出於經濟利益,更可能是為後英女皇時代佈局的一環。但是,北京和梁振英不敢讓英國議員在香港普選問題上發聲,甚至企圖抹去《聯合聲明》效力,足顯其作賊心虛。可見,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仍是香港爭取真普選的必由之路。
梁振英的第二刀是直接斬向「一國兩制」。他說,「一國兩制」是例外,不是常規,常規就是「一國一制」;「一國兩制」沒有國際標準,國際標準是「一國一制」。這番狠話無異於恐嚇港人,要麼接受「一國兩制」名義下的偽普選,要麼接受「一國一制」,總之不要奢望有「一國兩制」之下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
梁振英同時又說:「在這種高度自治而又屬非主權性地方選舉的問題上,香港必須走自己的道路,想自己的方案。」但是,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不僅越俎代庖,規定了偽普選框架,也否定了香港溫和民主派、建制派的建議,梁振英所說的香港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方案在哪裏?分明是他把港人賣了,現在還想港人幫他數錢?
梁振英的第三刀是斬向公民提名。他在研討會上宣稱,《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兩個普選方案都沒有公民提名,也沒有方案要求公民提名。在受到李柱銘批駁後,梁振英竟發聲明指其他三個非普選方案也沒有公民提名。但實情是,當年徵求意見稿提出的五個方案中,第三個方案的公民提名門檻低至50人。梁振英因此又發出第三個版本的聲明,只保留在兩個普選方案中沒有公民提名一句,但未表明收回之前的錯誤言論。
梁振英一向擅長語言偽術,但在公民提名問題上已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直接擘大眼講大話,其意圖無非是要佐證泛民堅持把公民提名納入普選方案是為了給香港普選出難題,是要為他批評泛民鑽文字空子、違背《基本法》尋找藉口。由此不免令人想起唐英年在競選特首時對梁振英的斷然一喝:「你呃人!唔好講大話。」
諷刺的是,正如梁振英所言,《基本法》具有現代性和集體記憶兩大特點,當時參與起草及諮詢的部份相關人士依然健在,無論虛話、狠話、大話,都改變不了《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原意。即便公民提名被中共官員和親共輿論批評為偽命題,仍不可能從《基本法》起草的歷史中被抹去。中共想讓人相信沒有公民提名的香港普選是真普選而非篩選,更不可能靠抹去公民提名的歷史去獲得,而要有新的選舉安排。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