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有兩個好耀目嘅舊樓重建項目,都係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局(LDC)與發展商合作完成嘅。一個係中環中心(長實),另一個係隔籬不遠嘅新紀元廣場及中遠大厦(新世界),現在嘅市建局總部就設於中遠大厦。LDC當年嘅行政總裁係石禮謙,做事好有魄力,相信佢每次行過中環中心與新紀元廣場,都會感到驕傲,乜唔係啫,呢三幢甲級商廈提供大量辦公地方,吸引不少外資進駐,如果當年唔興建,現時中環甲級商廈嘅租金一定更加貴,每朝亦唔會見到報販搬運好多好多「金融時報」到中環中心。
中環中心十分國際化,相反對面嘅舊中環街市就十分本土化,了無生氣,形格低落,睇見就眼冤,直情係英文所謂一個eyesore。唉,一早將中環街市地皮拍賣,建成另外一間中環中心嘅話,中環甲級寫字樓嘅供應等狀況就可以紓緩吓啦;點知一個荒廢嘅舊街市歷經董建華、曾蔭權以至梁振英「三朝」,仍然紋風不動,日日曬太陽,以港島中心區地皮之貴重,實在不可思議,怪只怪前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聽一啲壓力團體講,將中環街市列為「保育文物」(聽講曾蔭權其實老大不願),交波俾市建局去「保育、活化」,於是拖到如今。最新消息係(大公、星島報道),市建局認為翻新改造中環街市耗費太大(以前預算七億元,現在起碼十億元以上),而且改造工程完成後,呢個「保育項目」嘅營運實蝕冇黐牙,「長貧難顧」,會成為市建局一個財政大包袱,故此有意放棄。如果消息屬實,中環人實拍爛手掌,俾主席蘇慶和一隻大拇指Like,譚小瑩反對嘅話,早走早着。最好用途就係盡快拆卸重建成為一個中環中心或怡和大廈。
有人話中環街市係包豪斯建築風格,有保留價值,但左丁山幾年前向一位英國建築師(建築師事務所主席)G先生請教過,G先生話包豪斯風格作品也者,有好有劣,舊灣仔街市就係精品,值得保留,中環街市就係眼冤作品,拆走好過,無謂令後人學壞師,佢嘅形容譒譯成為廣東話就係:「包豪斯建築風格嘅劣徒交出嚟嘅肥佬習作。」可嘆者,好多人分唔出優劣、盲目要求保育,於是香港付出代價。市建局根據蘇慶和嘅講法要追求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循此思路,叫停中環街市兼改造,先至啱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