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廁所致敬!

向廁所致敬!

在很多人看來,廁所是個不登大雅之堂,羞於啟齒之處,其實現代建築與古典建築的一大區別就在於廁所是「外置式」還是「內置式的」。西方人對老北京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公共廁所的未開化程度上,而1787年,英國經濟學家阿瑟.揚在巴黎旅遊時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巴黎街上的臭氣差點沒把我熏死!」他有資格這樣來說法國人嗎?英國倫敦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早期英國人撩起裙襬或者拉下褲子,找個沒人的地兒就以泰晤士河作為天然的公共廁所,考慮到當時國際性大都市倫敦的人口總數,這條河的污染狀況也可見一斑。
作為衛生覺醒的標誌,廁所的出現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鑒於此,美國馬桶學學者朱莉.霍蘭畢八年之功,寫就這部廁所文化的煌煌巨著《廁神》,真可告慰那些在廁所戰線上默默耕耘的先賢後學。
有史以來最古老的抽水馬桶也許要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克諾索斯城的米諾斯宮,當時人們在宮殿中設計了巧妙連接在一起的錐形赤陶管,當屋頂一個盤狀器收集了雨水,它們就從管子裏流下來沖刷掉蹲坑中的穢物,不僅如此,人們還在溝渠上灑上香水,讓廁所聞上去也有花房的味道。只可惜這種先進文化並沒有推廣開來,致使在近五千年的歷史中,人們都只能用一種簡陋的茅坑解決他們的「內急」。
意大利電影大師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在其名片《十日譚》的第一個故事中大肆渲染的廁所詐騙案讓人重溫了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筆下那可怕的大便歷險記:安德西奧掙了點錢,結果給女騙子西亞麗娜給盯上了,她騙他,說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姐弟,悄悄地在安德西奧的飯菜裏下了瀉藥。安德西奧吃完飯後腹痛難忍,急於方便,但他剛一踏上茅坑的板上,就掉了下去,搞得全身上下都是屎──顯然,是當時普遍非常簡陋的廁所給了西亞麗娜以靈感。
抽水馬桶萬歲!如果有一隻乾淨舒適的抽水馬桶,安德西奧也不至於受此凌辱。霍蘭指出,英國人約翰.哈里敦於1596年首次使用了抽水馬桶,但他的作品還很幼稚,直到二百年後經過了倫敦鐘表匠亞歷山大.卡明斯的改良才開始有了現代抽水馬桶的雛形。不幸的是,這一曠世發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沒能擊敗「久經考驗」的傳統馬桶,人們習慣了倒馬桶,甚至隨地大小便也蔚然成風。1606年亨利四世發現盧浮宮內臭氣熏天,令人作嘔,不由勃然大怒,作為君王,他的做法比那些在牆壁上寫下「在此小便是小狗」的人要嚴厲一些:他明令禁止貴族們在宮殿角落裏大小便,違者處以四分一克朗的罰款。
但是解手,人之大欲也,有時候「糞糞不平」,身不由己,徒喚奈何。霍蘭寫道,在蘇格蘭的愛丁堡,約翰尼是一位富有經濟頭腦的小生意人,他第一個想到了流動廁所的創意。這位仁兄是位實幹家,他抱了夜壺就上了街,高聲叫喊「如欲方便,付半便士」,急欲大小解的人就在他的斗篷的「火力掩護」下輕鬆快活,而不至於擔上「有傷風化」的惡名。當然,如此公開方便,怕有春光乍泄的危險。記得璩美鳳的光碟事件發生之後,台灣島內人人自危,馬英九要求台北市相關部門草擬自治條例,要求公廁管理單位負起反偷拍偵測之責。馬英九還宣布,未來台北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廁所,男女廁的空間比例都要由現行的一比一調整為一比三。台灣婦女團體已經為此進行了六七年的「新女廁運動」,不想因璩美鳳事件而得以實現,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向廁所致敬!廁所發展史上的那些囧事在使我們笑掉大牙之餘,又對那藏污納垢之所肅然起敬。便桶、手紙、衛生習俗的變遷正折射出文明的進步,因為威廉一世曾經這樣教導我們:「清潔的軀體才培育純潔的心靈」。

作者:葉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