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澳洲南部動物園竟發現中國國寶大熊貓,這對在二○○九年由中國送給澳洲的熊貓也移民來到Adelaide。熊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中國在最近二十年開始進行熊貓保育工作,中國內地共有五十個熊貓保育區,估計現時有約有一千六百頭野生熊貓,有六成住在保育區,四川、江蘇和山西省政府都為大熊貓做保育工作,確保大熊貓不會絕種,並幫助繁殖出更多下一代。
在南澳動物園有很多不同的動物,有些動物亦跟熊貓一樣被列為瀕臨絕種,如白長臂猿、袋獾、樹袋鼠、老虎、海獅及合趾猿等,亦有一些被列為易危絕種的動物。在澳洲,每個城市都有多個保護區,保護野生動物不受外界威脅,並能自由地在大自然裏生活。保護區亦會開放給市民及遊客參觀,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野生袋鼠或樹熊。例如南澳就有「Cleland Wildlife Park」,保護區裏有不同的當地野生動物,樹熊也有四萬隻,另外遠一些的「袋鼠島」更被稱為野生動物的樂園,有樹熊、袋鼠、海豹、海獅及企鵝等,自由自在地在保護區與人類享有同等的基本生存空間。樹熊是澳洲的標誌,每年為旅遊業帶來百億美元的收入,達五百五十萬的遊客人數中,其中有七成是為看樹熊而來的。
香港保育意識低
反觀香港,其實亦有很多動物與我們一起居住,但城市發展影響整個生態環境,對於保育的意識亦低,令其他動物失去生存的空間。好像被稱為香港回歸中國的吉祥物「中華白海豚」,一直生活在香港沿海的周邊,時刻受到四方八面的威脅,一九九○年代大幅填海興建新機場和東涌新市鎮、珠三角地區工業廢料的污染、沙洲以東的污泥卸置區、港珠澳大橋,以及計劃興建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又需要大規模的填海,填海面積多達一千六百公頃,差不多是整個現時機場的面積。政府一直說會建設海岸公園,為海洋生態作保護,但一直都沒有行動,在香港及珠三角棲息的中華白海豚現只剩下千多條,被列入瀕危絕種的動物,大家應認真向政府表達,政府不能漠視。世界自然基金香港亦炮轟機管局建議工程完成後即二○二三年才設立海岸公園以作補償,絕不足以補償這些罕有魚類和珊瑚的損失,不只中華白海豚有危機,還有六種極具保育價值的魚類,牠們分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列紅色名錄。
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去保護快要絕種的生物?
我看到Adelaide Zoo有一句很好的句子要與大家分享:「We exist to save animals from extinction.」幫助無助的動物是人類的責任,人類為了自己而不保護大自然是十分自私的行為。聽說最近南澳送了樹熊來海洋公園,增添遊客數量。如澳洲一直沒有設立保護區,樹熊也應面臨滅絕,又怎可能遠渡重洋,來香港做親善大使?海洋公園是一個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公園,是否可以考慮暫時收留幾條中華白海豚,並且幫助牠們繁殖,再送回大海呢?政府是否應珍惜本土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馬上建設海岸保育公園?或應馬上擱置興健第三條跑道呢?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畢業,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