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嬰幼兒進食容易嗆到,甚至拒絕進食,可能患有餵哺或吞嚥困難。有言語治療師表示,除先天發展不全會導致吞嚥問題,強硬迫令小孩進食可令拒食問題加劇。曾有3歲男童不肯吃飯,媽媽每次開飯都會打他,趁哭泣換氣時將飯餵入口中,男童認為食飯等於被打,對進食更見恐懼。另餵奶時用手指敲奶樽或搖奶樽,對嬰兒而言已屬騷擾,家長應加倍留意。
醫管局新界西醫院聯網言語治療部,每年求診病人約3.8萬人次,其中18歲以下因吞嚥困難、要進行治療的約有1,000人次,以5歲以下幼童為主。屯門醫院高級言語治療師麥錦和表示,兒童吞嚥困難求診數字較15年前上升逾一倍,病人包括早產嬰兒發育不全、兔唇裂顎患者、本身有心臟問題等嬰幼兒。
強迫餵食引致恐懼
28周早產出生、現時11個月大的小生,出生後一直用胃喉餵食,到3至4個月大時媽媽試轉為口餵,結果每次均嗆致嘔奶,評估發現他肺支氣管發育不全,飲奶時影響呼吸,讓他聞氧氣及轉食專用奶粉才改善。17個月大的梓彤則經常因肺炎入院,曾留院深切治療部需以吸呼機協助呼吸,檢查後才發現因為阻塞性支氣管炎影響,進食時「落錯隔」,同樣要接受吞嚥治療。
心理因素也會令幼童拒食。麥錦和指,曾有3歲男童不肯吃飯,媽媽每次開飯都會打他,趁哭泣換氣張開口時,將飯餸餵入口內,經過多次經歷,男童認為食飯等於被打,對進食更見恐懼;後來言語治療師教導媽媽,以男童喜歡的食物作鼓勵及交換,進食才慢慢回復正常。
他強調嬰幼兒也有胃口不佳時候,最常見為打防疫針後,若家人強迫進食會令他們留下心理陰影。他又提醒嬰兒餵奶常要回氣,不少家長會用手指敲奶樽,對嬰兒而言已屬騷擾;部份家長會自行將奶樽奶嘴口剪大,其實會令嬰兒容易嗆到,家長應該避免。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