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天,亞視失牌照,劉翔傳退役。行文之時,前者已成事實,後者雖未獲官方確認,但似乎亦勢所難免;對於上述兩事,大眾同樣心裏有數,早在意料之中,只待「拔喉」一刻而已。
想當年,亞視的自家製作也曾神采飛揚,新聞節目更有口皆碑。長年積弱,卻又打過漂亮勝仗;04年的那個劉翔,也走進那個本屬黑皮膚私人俱樂部的110米欄賽場,走一個圈,一塊金牌贏回來,然後舉世震驚。原來,黃種人也可跑在黑人前面,「慣性收視」並非牢不可破。
互聯網年代,一切事物的生命周期都太短,再流行的東西亦只能持續大概煮一個即食麵的時間。任劉翔在其他大型賽事獲獎再多,但兩次奧運失手已夠他一下子由英雄變「狗熊」,左一句騙子,右一句造假;亞視經多次易手,節目口味看來亦與大眾越走越遠。張家輝於《賭俠1999》中那句「X你個街亞視嚟嘅喂」,成人人掛在嘴邊的戲謔;製作買少見少、新聞誤報,管理層的問題令員工心血付諸東流,那個曾多次以弱勝強的亞視,與那當年雄姿英發的翔飛人,都不復存在。
對我曾在亞視工作有印象的朋友不算多,其實我於該台實習,及後留任兼職記者,至大學畢業後方才轉職無綫,前後約一年多吧。那段在廣播道奔跑的日子,幸得上司前輩的無私指導,方能打好基礎;當知道這個給我鋼筋水泥的地方將於一年後不復存在,難免落寞。
面書上的傳媒同業中,不少屬亞視青訓產品,亦紛紛表達不捨之情;對於劉翔退役,評論亦是感嘆一片。其實我們都明白,與其苟延殘喘,不如重新出發;無奈的,大概不是他們走到終點,而是結束的方式。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