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玩物達人】
今時今日,手機已是生活的必需品,有乜「病痛」,都會打亂生活節奏。如果軟件失常,或能一按「原廠回復」即可了事;若是急患「重症」,遇上爆芒、死電及入水等傷筋動骨的奇難雜症,便不能馬虎了事。今日請來兩位閱機無數的「手機醫生」展現大復活術,「少病少痛有得救,不過最重要是防患未然!」
名醫Simon
很多人認識三禾電氣的老闆Simon,但十年前的他尚未開舖,僅是一個機迷,「起初引入日本水貨機,愛其摺機外形美觀,像可轉芒的Sharp 902SH。」今天,他仍是機不離手、隔周換款,問到手機的常見病痛,Simon說出了個人感受,「由iPhone 3GS開始,iOS系統已十分穩定,無需多講!至於Android系統,我認到去年中才轉趨順暢,LG G Pro 2大概是分水嶺,及後推出的Android手機均十分成熟,甚少因『先天缺陷』而壞機,反而多是使用不當所導致!」
爆芒 機套芒貼防骨折
出事指數:★★★★★
手機隨身,總有甩手墮地的時候,若是芒面或角位着地,爆芒機會極高。Simon說:「Samsung的Note 2及S3可謂爆芒的經典!多人用自然多人跌,而且機面玻璃與邊框非常貼近,都是易爆原因。經過教訓,新機都會加強金屬邊框設計,甚至有仿bumper構造,金屬邊框略高於手機屏幕,從而起保護作用,代表有iPhone 6、6 Plus、Note 4及Vega A870等。另想提醒女士,把手機放入手袋時,要用細袋套着,否則容易被散銀及鎖匙等尖硬雜物整爆屏幕,這種死因亦十分常見。」
保護方法:可選擇軟膠機套,但邊位一定略高於芒面,能起bumper般的保護作用。玻璃芒貼亦是好幫手,其硬度約是手機芒的三倍,有防撞及防刮花功能,兼具高清晰度。一般手機換芒,價錢約千餘元起,早前最貴的是Note Edge($2,800),現在新高是iPhone 6 Plus($3,200),而且兩者的零件均長期缺貨。」
入水 防水機都會入水
出事指數:★★★★★
手機入水亦是最常見的「重病」,其實不論鹹、淡水,都有機會造成短路及燒底板。入水後,建議要馬上拆電、關機,瀝乾水後再以風筒吹至機身表面乾透,並把手機及米粒一同放入保鮮袋,作進一步吸濕,靜置一至二日待其完全乾透。但電路板濕水後會逐漸出現氧化問題,最終還是會死機,以上程序只為了重新開機、搶救資料。
清洗方法:一些日系手機在水深一點五米處,具三十分鐘的防水能力,於是有人以為可用水喉沖洗手機。但水喉有機會造成強大的衝擊力,令手機入水,建議頂多盛一盤清水作清洗,亦不宜倒入清潔劑,因為會帶一定的腐蝕性。最正確的方法,還是以乾、濕布拭淨。
死電 尿袋最高2.1A
出事指數:★★★★★
早年推出的1A尿袋,很多時手機的耗電量比充電量還要大,令大家有「A數」越大越好的迷思。去年曾出現4A至5A的尿袋,大家以為可以叉得更快,但結果壞機收場,輕則令手機底板及電池組件受損,或令手機死電,即使叉至100%,都會在短時間內冇電;重則燒底板,令手機「壽終正寢」。
省電方法:一般手機最高只可對應2.1A的充電器或尿袋,跟機火牛大都不會超過此數,可以放心使用。亦要留意底板的維修收費頗高,舊款就算使用二手機拆件,收費都可高達一、二千元,新款如iPhone 6及6 Plus,由於原廠零件暫時欠奉,所以多數會用壞機拆件,維修費可高達二、三千元。
熱門機多怪病
iPhone 6及6 Plus 機體薄弱
iPhone 6及6 Plus是現時最多用家的手機,找來先達手機維修專家Sky解構它的通病,「兩部機的機身設計十分單薄,不宜受壓,很易變形!iPhone 6剛推出時,曾有一位妙齡少女因一時氣憤,當眾徒手把iPhone 6拗成V形,這部V形iPhone如今還在場內。自6及6 Plus推出後,差不多每天都有客人來整芒,可見其易爆程度。另外升級到iOS 8.2後,由於加入Apple WATCH的運動與健康功能,非常秏電,建議升級後要馬上關閉此功能。」
Note 4 機身易發熱
「Note 4是部十分完美的Android手機,但8核心處理器耗電量過高是其最大缺點。而電池的『A數』又與效能不符,容易發熱。如想延長使用時間,建議關掉S Health及S Voice功能,其中每次按下Home掣,後者均會自動分析環境聲音,探測用家有否發出語音指令,非常耗電。另外,由於機背鏡頭輕微凸出機身,容易撞壞lens,經常有人維修,約需二百元。」
G3 升級Android 5.0會變慢
「很多人發現升級至Android 5.0後,耗電量提高,CPU的運行速度亦變慢!主因可能是cache memory出現問題!由於cache memory殘存大量舊程式的資訊,升級後不但會令速度變慢,更會與新OS出現衝突。建議每次作重大升級時,先backup資料,再用原廠回復一次,自會運行暢順。」
記者:朱崇德
攝影:陳永威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